第37章 站在大師的肩頭——那些應牢記在心的炒股箴言名句(1)(2 / 3)

如果你也有類似的窘況,不妨聽下巴菲特怎麼說。“當別人貪婪的時候恐懼,當別人恐懼的時候貪婪。”如何理解好這句話呢?我們知道貪婪是投資理財的大忌,可恐懼也會讓我們停滯不前。所以,投資股票要選擇貪婪與恐懼的正確時間。在學會控製好時間點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下股市裏的“二八法則”。這個法則是說,在股市裏,贏利的人占20%,沒有獲利和虧損的人占80%。既然在股市裏贏利的是小部分人,所以我們應該跟大多數人走相反路線,用逆向思維來思考和進行判斷。

舉個簡單而經典的例子。在牛市來臨之初,股票證券行的開戶人數其實並不多。這個時候獲利的是一些潛伏在股市多年的老股民。他們之前就參與投資,所以獲利仍是小部分人。後來,牛市的消息越傳越開,加入股市的人就越來越多。2007年的時候,股票證券開戶人數節節攀升,幾乎到全民皆股票的時代,不少清潔阿姨也紛紛入市。此時,不少股市大鱷、海外投資公司就開始退市,大筆的資金開始悄悄撤離。為什麼呢?因為當多數人貪婪、追逐利益的時候,就要恐懼了。果不其然,股市不可能一直攀升。在2007年5月30日,市場大漲的時候,管理層在晚上11點43分突然宣布提高印花稅,一時間中國股市跌率達到了99.999%。這是2007年著名的“5·30”暴跌事件。此後,多數個股一路跌停,多數股票下跌率達到50%。

就這樣一直跌,一直跌,很多新股民覺得股市的末日到了。就在大多數人絕望的時候,股市的大鱷們謹遵前人巴菲特的名言,當別人恐懼的時候,就要貪婪了。於是,不少資金悄悄入市建倉,等待暴跌後的反彈。後來,大盤指數果然再次從暴跌返回到新的高點,大鱷們如願再次獲利。

所以說,投資一定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要找人少的那條路。當全民皆兵,似乎人人都成精兵強將全身心投入時,股市很可能達到了頂部,並開始震蕩下跌;當社會上屢傳暴跌給人們的家庭帶來多少痛苦新聞的時候,股市應該探向底部了;當人們對股市上漲感到絕望的時候,就要開始抄底反彈。

此外,每名投資者,開倉之前要有一個完整計劃,了解個股的支撐點、上漲壓力點,或者了解個股的相關市場新聞。通過這些技術層麵和新聞層麵來判斷個股的走向,不要該恐懼的時候卻選擇了貪婪追高,當該貪婪的時候卻選擇恐懼平倉。

彼得·林奇:認真調研,收集資料

彼得·林奇,環球最優秀的基金經理,其管理的麥哲倫基金連續13年複合收益率達到29%,基金從2000萬美元成長到140億美元。如此成功的股票證券專家曾對入市的股民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不進行研究的投資,就像打撲克不看牌一樣,必然失敗。”

對此,很多人可能不以為意。可事實上,很多人投資股票確實很盲目,覺得某隻股票價格連續上漲就追高,買了股票連入手的股票究竟是屬於哪個行業的都不了解。這樣的股民要想贏錢,也很難。

那麼對於投資股票,彼得·林奇是怎麼做的呢?

首先,要與經紀人或專業人員交流。彼得·林奇曾表示自己一年要聽取大約上百個經紀人的意見,每天根據助手的信息提示,再找一定的主題與該領域的經紀人進行溝通。所以,彼得·林奇建議每位投資者要爭取在各種媒體上看到或聽到很多專家或經紀人的意見,這些專家包括投資經理、投資顧問、經濟學家以及政府官員,從這個渠道來的信息采取了一種大眾對某股票的評價。

在這裏,需要投資者注意的是,聽取經紀人或其他專家的意見,並不代表著一定要采納。因為聽取與相信並不等同,也不矛盾。要知道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很多公司借助專業人士運用電視、網絡、報刊等媒體平台來宣講自己的業績,讓投資者以為依靠這些“大師”就可以賺大錢了。可是往往結果是投資者交了一筆谘詢費用後還要承受巨大的虧損。所以,不要說這些“黑嘴”性質的股評,就是對一些正式的研究機構的研究報告也要仔細分析,找出有效信息。很多研究報告的作者並不是很認真地撰寫報告,即使他是實地去考察了,許多信息也並沒有在報告中反映出來,所以,對於投資者來說就必須認真分析、客觀評價,從繁多的信息裏慧眼識金,找到正確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