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節 裏德(1 / 2)

"Can`I`say`something?"我站起點頭請示了一下.

"...sure."

"您想通過這個案例透露給我們的東西是裏德技巧吧?"

"...是的,貌似你也有些了解,說說你知道的."

"所謂的裏德審問技巧,總共分為九步...

對質:

警察陳述嫌犯的犯罪事實,並告知已獲得對嫌犯不利的證據.證據可能是真實的,也可能是編造的.警察一般會用很自信的口氣陳述案件過程,表明已經確定嫌犯參與了犯罪.於是嫌犯的心理壓力開始增加,同時,審訊者可以繞著房間走動,並侵入嫌犯的私人空間,借此進一步增加後者的不適感.

如果嫌犯開始煩躁不安`舔嘴唇或整理自己的外表(比如用手攏頭發),警察會將這些小細節視為嫌犯撒謊的暗示,並且可以確定警察的審訊方向是正確的.

編製主題:

審訊者會編造一個關於嫌犯為什麼會犯罪的故事,主題編製是通過觀察嫌犯的眼神,來揣測為什麼他會作案,為什麼嫌犯願意認為案件是其所為以及什麼樣的理由能讓嫌犯認罪.

嫌犯是否比別人更頻繁地運用某種特殊的推理模式?例如,他是否好像願意把犯罪原因歸咎於受害者?警察設計一個主題(一個故事),使嫌犯可以利用這個主題為自己參與犯罪開脫或者找出理由,然後警察再觀察嫌犯,以確定後者是否喜歡該主題,是否他比以前更注意聽了?他在點頭嗎?

如果是這樣,警察將順著這一主題繼續編造.如果不是,他將換一個主題並重新開始.主題編製隱於審訊過程背後,並貫穿始末.在編製主題時,審訊者的語氣輕柔`溫柔,說話聲音讓嫌犯絲毫感覺不到威脅,誘使嫌犯誤以為十分安全.

阻止否認:

讓嫌犯否認自己的罪行會增加其信心,所以警察會設法打斷嫌犯對罪行的所有否認,有時會告訴嫌犯一會兒將給他說的機會,但是現在他需要聽警察說.從審訊開始,警察就會留意嫌犯否認罪行的意圖,並在他開口前予以阻止.組織嫌犯否認罪行,除了能使其信心保持低落,還能使嫌犯保持安靜,因此沒有尋求律師幫助的機會.

如果在主題編製過程中嫌犯沒有進行否認,警察會將此視為確定嫌犯有罪的信號.如果在主題編製時,否認的最初嚐試漸漸消減或停止,審訊者便知道他找到了一個好的主題,嫌犯離招供越來越近了.

擊破反駁:

在審訊者完整地編製一個涉及嫌犯的主題後,嫌犯可能會提出邏輯上的反駁,而非簡單的否認,比如"我絕不會強`奸別人---我妹妹曾被如此,我親眼看到這給她帶來多麼大的痛苦,我不會對別人這麼做的."警察對這種反駁的處理與對否認不同,因為這些反駁能給警察提供一些信息,用以反過頭來對付嫌犯.

審訊者可能會說"看,你說的不錯,你告訴我你這樣做決不是預謀的,而隻是你一時失控.你關心像你妹妹那樣的女性---那隻是個一時的錯誤,不會再發生了."如果警察處理得當,嫌犯提出反駁的結果將更像是在認罪.

掌控嫌犯的注意力:

到這時,嫌犯會感到灰心喪氣`舉棋不定.他可能想要尋找一個人來幫助他擺脫這種局麵.審訊者要盡量利用嫌犯的不安全感,裝作和他站在一邊.並在後續的主題編製中盡力表現得更為真誠.為了使嫌犯更加難以從這種局麵中脫身,審訊者可以在身體上更靠近嫌犯.審訊者還可以運用一些表示友好和關懷的肢體語言,比如觸摸嫌犯的肩膀或輕拍他的背部.

嫌犯喪失決心:

如果嫌犯的肢體語言表示出他放棄地方---他雙手抱頭,雙肘置於膝蓋上,肩膀聳動---審訊者會抓住機會開始引導嫌犯招供.他將開始從主題編製轉向動機選擇,迫使嫌犯選擇一個犯罪理由.到了這一階段,審訊者會竭盡全力與嫌犯進行目光交流.以強化嫌犯的心理壓力以及想要擺脫這種局麵的渴望.如果此時嫌疑犯開始哭泣,警察便可將此視為確定嫌犯有罪的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