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醞釀得再久,啟封時再馥鬱芬芳,當徹底享受到其中的芳醇時,再激動再熱烈的情緒終將會趨於平靜。
向晚晴和楊延平這兩個身份敏感,又能夠很好自控行為的人,也注定了不會有轟轟烈烈的事情發生。
日子似乎回到最初,隻是向晚晴再不是那個懵懂無知,聽天由命的小女子了。也許是這些日子以來,受耶律斜軫潛移默化的影響吧,她漸漸地也能成熟冷靜深思熟慮眼下的事情了。
宋軍雖然慘敗,但一直沒有回師的跡象。北漢與遼國的軍隊也就在邊境上與之兩相對峙。
她知道,宋太宗趙匡胤原本傾精兵良將為兩皇子軍功立威的事已成泡影,現在不撤兵,隻是不甘心,不想被晉王趙光義嘲笑,更不想被天下人看輕!
可他卻不知道,自己的生命已如風中殘燭,堅持不了多久!
一場戰打下來,連帶善後,已經九月將近。十月二十日,就是著名的千年懸疑“燭光斧影”了!
曆史的真相如何,沒有人知道。而這個懸疑的結果就是宋太祖暴斃,宋太宗即位,宋皇後痛悔太監背叛,卻隻落得垂淚要“官家保全”。
當然,真正讓她有所觸動,並致力琢磨曆史事實的不是對千年疑案的著迷,而是她昨天見到楊延平與耶律斜軫豪情並騎,把臂言歡的場麵。
那日負氣離開遼軍獨自回宮後,她以為她應該再不會與耶律斜軫再有交集了。可是沒想到,這場戰爭讓同仇敵愾,並肩作戰的楊延平和耶律斜軫彼此欣賞,彼此敬重,竟至意氣相投引為知己!
若她不知道曆史的走向,也許會為這二人慶幸,可她深知兩年半後,北漢必亡,楊家將歸宋,次年就與遼國刀兵相見。
她記不清楊延平兄弟是死於耶律斜軫還是耶律休哥的亂軍,但她不會記錯老令公楊繼業是被耶律斜軫的話折辱,才羞憤自盡的!
若永遠是敵人,那也罷了,但今日把酒言歡,明日搏命沙場,這樣的情景對於同樣重情重義的兩人,又將情何以堪呢?
更何況在楊延平第一次教她袖箭的時候,她就暗暗發誓,一定要想辦法影響曆史的走向,不讓金沙灘再次令人斷腸!
連日來,她苦苦思索盡可能的轉機。不讓宋太宗即位,她自問自己沒有這個本事。那讓趙德芳先於趙光義一步進宮麵聖,也許情況就會不同?
可是,這件事做起來同樣有不小的難度。或者幹脆想個什麼辦法,讓趙匡胤趙光義兄弟不要見麵?
如果那時趙匡胤僥幸不死,是不是整個曆史就會從此改變?那樣的話,趙光義當不了皇帝,也就不用楊延平代他赴會,而導致楊家將兄弟的流落慘死了。
對,這就是她一直以來想要去做的事,隻是找不到缺口,現在,正是一個契機!
可是,她想到自己要阻止一個曆史上赫赫有名的皇帝登基,還是嚇得骨軟筋麻。這樣的想法太大膽,也太不可思議了!
如果事情成功,曆史在此處會如何轉身?如果趙德昭趙德芳兄弟上台結果是昏君,那她是不是就成為曆史上的千古罪人心劇烈地跳個不停,她被自己的念頭嚇得有些喘不過氣!
驚魂甫定時,她開始給自己打氣,這三個方案中,隻有這個是最容易實施,也最兵不血刃的。而且,如果她是真的救了趙匡胤,那基本上也應該算是將功折罪吧?
她隻是想阻止趙家兄弟在特定的某一晚不能見麵,宋太宗不會對她苦大仇深吧?而且這個計劃一旦成功,以趙匡胤的身體,應該可保大宋朝十幾年平安無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