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宇,男孩,4歲10個月。小班開始,小宇就表現出思維非常活躍,語言的發展也明顯優於其他同伴。班上的其他孩子還在用單詞或是不連貫的句子進行表達或交流時,小宇已經可以侃侃而談了,時常冒出的成人化語言能把父母和老師逗得開懷大笑。由於小宇能說會道、思維敏捷,他一直都是老師開課的“殺手鐧”,沒有人回答或許多孩子都答錯的問題,他來回答總是頭頭是道,甚至常常成為一節課的出彩之處。班上兩位老師很喜歡小宇,對他傾入了特別的欣賞和疼愛。老師們還告訴家長,孩子的語言發展較其他孩子強,可以在這方麵進行重點關注和培養。小宇的父親是某公司的職員,母親是中學教師,父母對孩子的發展和培養十分關心。聽了老師的建議後,家長買了很多故事磁帶給孩子聽,並要求小宇能盡快地完整複述故事。每次帶小宇外出遊玩,回家的路上就開始要求他回憶遊玩過程並用完整優美的語言進行講述。父母在空閑時教小宇背唐詩、宋詞、三字經等,並常常以不準玩、不準看電視作為小宇不能完成任務的懲罰。中班下學期,小宇說話忽然變得有些結巴,並且日趨嚴重。老師、家長對小宇出現的口語表達不流暢症狀非常著急,時時、處處提醒小宇說話時慢慢講、想好了再講,但孩子的口吃現象並沒能得到改觀。
(一)在語言表述時發生障礙可以歸因為
(1)成人的高期待造成了小宇在說話時的緊張心理,給小宇造成了極大的心理壓力。
(2)小宇強烈的自尊心成為他說話時心理緊張的催化劑。隨著年齡的增長,小宇的社會性不斷得到發展,體現自我價值的願望日趨增強。他希望能夠一直保持在群體中的優勢,所以常常擔心、害怕因為自己的一次“講得不好、說錯話”得不到老師的表揚,甚至被批評,破壞了自己在周圍同伴心目中的形象。小宇強烈的自尊心成為他在集體麵前說話緊張的一大誘因。
(3)家長不當的教育方式是引起小宇表述時緊張的又一因素。家長對小宇的語言發展要求忽略了該年齡段孩子的認知規律和能力範圍。幼兒年齡階段的孩子最喜歡和最向往的事情就是遊戲,電視也成為這些孩子成長中的夥伴。而家長用不準玩、不準看電視作為懲罰小宇沒有完成背詩詞或講故事的手段,致使小宇在麵對家長、完成家庭“語言作業”時,因為害怕被剝奪遊戲和看電視的權利而引起焦慮情緒。
(二)采取的措施
(1)改變環境,減輕孩子的精神壓力。
(2)與父母溝通,轉變家長的教育觀念和行為。第一,減低對小宇語言發展的不恰當要求,改變教育手段。第二,對小宇日常交談中的口吃現象不打斷、不提醒、不更正,以免不斷強化孩子的緊張心理。第三,努力建立平等、民主、寬鬆的家庭環境,在了解孩子年齡特點的基礎上,對小宇提出恰當的要求,促進他不斷發展。
(3)運用遊戲療法,疏導孩子的緊張心理。每一次的遊戲過程,允許小宇隨意擺弄和使用玩具和圖書,隻要求他每次使用後保持原樣,老師不組織、不參與、不詢問,為小宇提供一個充分自由、沒有任何壓力的環境。讓他通過自由的遊戲,自然地表達情感,將內心積存的問題通過毫無顧忌的“玩”和“自言自語”進行充分地發泄和表達,使緊張焦慮的消極情緒通過大聲喊叫、誇張和動作、身心放鬆的遊戲得到緩解和疏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