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意見
1.根據不同情況不同應對情況不那麼危急的話,最好的做法就是及時陪孩子接受專業的危機幹預和精神醫生的幫助;如果當時情況非常危急,則家長首先要做的是“冷靜”,並迅速設法趕到孩子身邊(或委托他人守在孩子身邊),防止孩子做出自殺行為,同時聯係專業危機幹預機構尋求幫助。
2.重新點燃孩子的生命之火家長要永遠明白一點,雖然孩子口口聲聲說不想活了,但內心深處並不是真的想死,所以麵對想尋死的孩子切勿絕望,因為您的信心和希望很可能會重新點燃孩子的生命之火。了解有自殺傾向的孩子的需求很可能會幫助他們放棄自殺的企圖。那麼想自殺的孩子需要些什麼呢?
(1)願意傾聽的人。如果感覺到孩子抑鬱或是想自殺,家長的第一反應總是急著想要幫助孩子,總是急著會提出建議,急著為孩子找出解決的方法。其實這樣未必有效,想自殺的孩子往往並不真正想得到什麼解決方法或是任何答案,他們真正需要的往往隻是有人願意花時間認真地傾聽他們細訴,不做任何評論、不提出什麼建議或選擇,隻是一心一意地去聽。他們隻想找一個安全的地方說出他們的恐懼與焦慮,讓他們做回他們自己。所以家長此時所能做到的最有用的事情就是安靜地傾聽。在傾聽時,家長必須控製自己想要說些什麼的衝動。通過傾聽了解孩子的感受,從孩子的角度而不是家長的角度來理解問題。
(2)可信任的人。有人會尊重他們,而不是試圖為他們做出安排,並且能對所聽到的任何事情完全保密。
(3)有愛心的人。有人能夠使他們感到自然,能夠冷靜地和他們交談;有人能使他們安心,能接受他們、相信他們。他們希望能夠有人會說:“我真的很在乎你的感受!”
3.了解孩子最不需要的為了更好地和想自殺的孩子溝通,家長還要了解他們此時最不需要、最抗拒的是什麼:
(1)孤獨。被排斥會使得事情變得更糟。有一個可以讓他們倚靠的人能大大改變情況。
(2)說教。單純的說教對事情的解決沒有太大的幫助。建議他們輕鬆一些的作用也不是很大,簡單的一句“一切都會好起來的”反而可能會有一些作用。注意不要做過多的分析、比較、分類或是批評。
(3)質問。不要隨便提問題,更不要試圖轉變話題,想自殺的人一般不想匆匆忙忙地說話,也不想為任何事情做出合理的解釋。
4.理解和接納孩子家長應當準確感受孩子內心的體驗與想法,並直接告訴他們,自己能理解這一切。家長要完全開誠布公,沒有任何隱瞞和掩飾,隻有這樣才能讓孩子對你建立信任感。
家長還需要注意接納想自殺的孩子的觀點和想法,不論這些想法在你看來是多麼荒誕和可笑,隻有完全接納他,才能夠進入他們的內心深處。
5.注意“隱形自殺傾向”
有“隱形自殺傾向”的孩子,外表看來若無其事,笑臉迎人,從不向人述說心事,但很可能早上還開開心心地和別人有說有笑,下午就“忽然”選擇自殺,事前沒有半點兒異常表現,親屬或身邊的同學、老師常因其突然自殺而感到費解。其實,這種隱性自殺傾向也不是全無跡象可查,隻要家長多留心,還是可以發現一些特別的預警信號,例如經常說肌肉痛、頭痛、背痛、胃痛、四肢無力、小便頻密和睡不好等。因為他們實際上正是設法以這些肉身的痛苦來代替精神的痛苦,希望借此博取家人及醫生的同情與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