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青春期孩子什麼都認為自己是對的這種做法,其實爸媽不必急於替他們做選擇,隻需用一種欣賞、感興趣的眼光分享孩子自我選擇的價值觀、概念、美感和邏輯。

通常,有些爸媽會以長輩的身份責打孩子,強行讓孩子事事聽從自己,而從不去和孩子講明為什麼這樣做;也有的爸媽,會任孩子這樣發展,任何事情都不再去管,他們覺得孩子有自主權也不錯,卻忽略了青春期的孩子對很多事情的判斷還不成熟,是非觀也沒有完全建立;還有的爸媽,當孩子與鄰居、老師或其他人發生衝突時,總是堅定不移地站在孩子一邊,這容易讓孩子認為自己做的一切都是對的。

聰明爸媽這樣做

1.放下身段,不要跟女兒起爭執。

青春期以前,女兒凡事都聽爸媽的,爸媽也樂得萬事包辦。可到了青春期之後,女兒逐漸走向成熟,便開始尋找自由的空間,她不希望爸媽把她再當成一個小孩子來看,如果這個時候爸媽還要采取從前那種事事幹涉,所有事情都要女兒都聽從安排,就一定會引起她的逆反。這個時候爸媽一定要把自己從爸媽的角色上放下來,積極主動地表現出謙虛,表現自己弱勢的一麵,你完全可以對女兒說:“媽媽落伍了,跟不上時代的腳步,實在無法了解你的想法,你希望媽媽怎麼去做,能不能和媽媽說呢?”

2.分一些權力給女兒。

對於青春期的女兒,爸媽如果分一些權力給她,把她當成人來看,她會覺得自己受到了尊重,也就更加容易溝通了。例如,爸媽想要給女兒換書桌,可以讓女兒一起去購買;女兒與朋友交往出現了矛盾,讓女兒自己去分析原因,讓她自己選擇是否要與朋友繼續交往,是不是需要她先低頭道歉。

3.適當地讓女兒體驗失敗,承擔自己做決定的後果。

青春期的女兒有時會盲目驕傲自大,但受到挫折時又茫然無措。青春期女孩的價值觀和世界觀還未完全定型,她們逆反的性格也讓她們不會輕易接受爸媽的建議。其實,成長不就是建立在不斷的矛盾衝突和失敗挫折上嗎?失敗是一種財富,不如讓女兒自己體驗一下失敗,這才懂得吸取成人的經驗教訓。

4.與女兒的意見不一致時,不妨試試以退為進。

女兒逆反,與爸媽較勁,爸媽切不可與女兒硬碰硬,完全可以采用以退為進的方式。比如女兒特別愛玩遊戲,你可以說:“寶貝,媽媽連最簡單的遊戲都不會打,你能不能教教媽媽呢?”女兒聽了一定高興,當你漸漸表現得迷戀遊戲,不再為她及時地做晚飯,不再與她溝通交流,女兒可能馬上就會意識到經常玩遊戲絕對不是一件好事。有時候,你認同而不是反對她,她反叛的動力就會減弱甚至消失。

5.對女兒的想法不要馬上否定。

女兒有時可能會提出一些過分甚至荒謬的要求。一定不要馬上否定她,可以向女兒說:“寶貝,你很有想法,你是怎麼想出來的?接下來你該如何實施它呢?說一說你的計劃怎麼樣?”這樣的提問可以讓孩子認真去考慮事情的可行性。中間爸媽不妨幫助她製訂計劃,讓她分析,並逐漸意識到想法的幼稚和荒謬,通過這個過程讓她自己意識到問題所在,並自己放棄。

第2件事

討厭爸媽讓她做這做那

女兒遇到的事菁菁的爸爸媽媽性格較為強勢,從小,菁菁的所有事情都是爸媽安排的。小學六年,菁菁完成了鋼琴、舞蹈十級的考核,剩餘時間,媽媽讓菁菁學習英語、書法、閱讀等課程。除了學習,日常生活中,媽媽對菁菁也是嚴格要求,衣食住行,事無巨細。菁菁的發型是媽媽選好的,隻要稍微變一點,媽媽便讓菁菁趕快去剪;菁菁的衣服和鞋子都是媽媽給買好的,出門穿的衣服也是媽媽選好了直接放在菁菁的床頭;做作業的時候,媽媽會告訴菁菁用哪支鋼筆;菁菁交什麼樣的朋友更是受到了爸媽的嚴格考察,隻有品學兼優的女孩才能成為菁菁的好朋友。其實這些,菁菁小的時候也沒覺得什麼,爸媽怎麼安排,她就怎麼做。可是,連她自己也好奇,怎麼現在突然間特別反感起爸媽的安排來了。也許是長大了,成了一名中學生?而且,周圍的同學和小夥伴都特別有主見?

最近,剛放暑假,爸爸媽媽給她報了各科的補習班。而且,媽媽還把菁菁從早上六點起床一直到晚上十點半睡覺的所有時間都整理成了作息表!

“為什麼從來不問問我的意思?我難道就是爸爸媽媽眼中的木偶、機器人?隻需要按照爸媽的指令去做事就行了?”菁菁現在真是難以忍受爸媽對自己的控製和擺布了。她沒說什麼,但是她越來越不喜歡跟爸媽溝通了,也不想多說一句話,爸媽說這事,她不是裝作沒聽到就是扯到其他事情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