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是腎髒病的常見症狀之一。中醫認為“腰為腎之腑”,說明腰痛與腎髒的關係非常密切。古代文獻指出:“腰者,腎之腑,轉搖不能,腎將備矣。”指出了腎虛腰痛的特點。腰痛的主要病機為:(1)感受寒濕:由於久居冷濕環境,衣著濕冷,身勞汗出等,都可感受寒濕之邪。寒邪凝斂收引,致經脈受阻,氣血運行不暢,因而發生腰痛。
(2)感受濕熱:長夏之際,濕熱交蒸,或寒濕蘊積日久,鬱而化熱,感受其邪,阻遏經脈,而發為腰痛。
(3)腎虛虧損:多因久病腎虛,腎之精氣無以濡養經脈,而引起腰痛。其痛勢綿綿,遇勞而甚,反複發作,多見於虛證、裏證。
(4)氣滯血瘀:久病腎虛損及經脈氣血,使其運行不暢,而致脈絡阻滯,血瘀滯留於腰部而發生疼痛。此腰痛為虛實夾雜,腎虛為其本,氣滯血瘀為其標。
2.尿路刺激症
臨床上將尿頻、尿急、尿痛通稱為尿路刺激症。尿路刺激症多見於尿路感染,如膀胱炎,急慢性腎盂腎炎,泌尿係統結石,前列腺炎和腎結核等疾病。
(1)尿頻:是指排尿次數增多。正常人在日間排尿4~6次,睡眠後0~1次。尿頻須與多尿相區別,尿頻隻是排尿次頻,但每次尿量不多,其病因與泌尿道炎症刺激、精神因素關係密切,而多尿則不僅排尿次數多,尿量也多,其病因多與糖尿病、尿崩症有關。
(2)尿急:是指尿意一來即需立即排尿。尿急常伴有尿頻,但尿頻並不一定有尿急。臨床上我們把尿急分為兩種:①常見於泌尿道炎症,尤其是膀胱三角區黏膜發炎,酸堿度改變的尿液和感染性尿液,對黏膜有較強的刺激,容易產生尿急合並尿痛。②有的患者由於神經因素引起排尿反射異常,產生了無痛性尿急。
(3)尿痛:是由於炎症刺激,使膀胱收縮、痙攣,或是尿液流經發炎的尿道而引起。一般來說,如尿痛合並尿急,其炎症刺激部位在膀胱;如尿痛合並排尿困難,則炎症刺激部位在尿道或尿道阻塞。尿痛的鑒別診斷,主要依靠詳盡的泌尿係統檢查。
中醫所稱的“淋證”是指小便短澀,滴瀝刺痛,欲出未盡,小腹拘急,或痛引腰腹的病症。古人運用取類比象,對本病進行於較詳盡的描述:“淋之為病,小便如粟狀,小腹弦急,痛引臍中。”說明了淋證是以小便不爽,尿道刺痛為主要表現的病症。
“淋證”是中醫的病名,相當於尿路感染的西醫病名,而不是西醫所指的性病,這是兩類完全不同的疾病,切不可混為一談。
3.少尿與無尿
臨床上將全日24小時尿量少於300毫升稱為少尿,全日尿量少於100毫升者,稱為無尿或尿閉。少尿或無尿多見於:(1)腎前性因素:如心力衰竭、休克少尿、脫水、重症肝病及重度低蛋白血症。
(2)腎髒因素:如急性腎炎、慢性腎炎、急性腎小管壞死、急性腎小管——間質炎症及惡性腎硬化。
(3)腎後性因素:如腎結石、腎腫瘤、尿路梗阻、腎囊腫及特發性腹膜後纖維增生症等。這些因素均可導致雙側腎盂積水,嚴重時可引起無尿。少尿與無尿的現象若持續時間較長,則預後不良。
4.夜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