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心髒缺血

一、冠狀動脈

心髒從人出生前到死亡,從胎兒時起就一直跳動,發揮著作用。心髒的作用在於把人體所需的氧氣和營養物質,通過血液循環輸送到全身各處。作為生命不可欠缺的重要的泵,心髒的跳動是一刻也不能停止的。大致估算一下,心髒1分鍾跳動70次,那麼,每天要跳動10萬次以上。

心髒的主要成分是肌肉,通常稱之為“心肌”,心肌正常工作需要的氧氣和營養物質由血液輸送。

因此,為保證心肌能正常工作,心肌自身具有特殊的血管。

這些血管像花冠一樣包圍在心髒的表麵,稱之為冠狀動脈。從冠狀動脈細分出無數的分支血管,它們是更細的毛細血管,毛細血管把血液輸送到心髒的每個角落。

從全身返回到心髒的血液,因為缺少氧氣,顏色顯得有些黑,這是靜脈血。

通過全身的靜脈返回心髒的靜脈血,經由冠狀靜脈聚集在右心房,再經過右心室來到肺動脈,然後輸送到肺中,在肺中交換入大量的氧氣,變成鮮紅色的動脈血再返出來。動脈血經過肺靜脈,來到左心房,再進入左心室,然後,輸送到主動脈,供給全身。

冠狀動脈從左心室出來立即分為右冠狀動脈和左冠狀動脈,左冠狀動脈進一步分為兩根分支血管,其中一支血管是輸送血液到心髒前麵的降支;另一支血管是旋支,把血液輸送到心髒後側麵。這樣,我們便了解到冠狀動脈是由右冠狀動脈、降支和旋支3根血管構成。為了便於理解,請記住上述內容。

另外,請注意,習慣上把左冠狀動脈的降支和旋支的前端部分叫作左主幹部位。假如左主幹部位發生嚴重的狹窄或堵塞,便會侵害大麵積的心肌。

二、供氧不足及血液循環不良造成缺血

為了保證心肌正常工作,血液是必不可少的,要保證血液良好運行,最重要的是供給氧氣。

心髒無休止地跳動,心肌也無時無刻地工作著,與較為平靜時,即身體處於休息狀態時相比,上台階、爬坡道或身體進行運動(包括運動和勞動)時,心髒要輸送血液給整個身體,心肌工作強度加大,因此,心肌所需的血液(氧氣)也相應增加。

供給心肌血液的冠狀動脈正常時,心肌所需的血液(氧氣)能保證供給,這便是所有健康人在上台階或快步爬斜坡時,也不覺得胸悶或喘息劇烈的原因。

但是,假如冠狀動脈發生異常,即血管有某種程度的狹窄時,心肌所需血液(氧氣)的供給便發生障礙。在身體不運動、較為平靜時,因為心肌所需氧氣量少,因而還不成問題。可是,假如身體稍做運動,心肌所耗的氧氣量急劇增加,經過冠狀動脈運送的血液(氧氣)就不夠用了。

像這種心肌所需血液(氧氣)供給不足,即血液的需要和供給不平衡的情況,習慣上稱之為心肌缺血。由此引發的疾病主要是心絞痛和心肌梗死。心肌缺血容易產生心律失常,嚴重的會導致突然死亡。

習慣上把因冠狀動脈發生狹窄而引起心肌缺血的病症稱為缺血型心髒病或冠狀動脈疾病,心絞痛和心肌梗死同屬於這類疾病。

這種病的實際情況是因為血管內壁異常而產生狹窄,從而引發疾病,冠狀動脈血管內壁異常時常表現為動脈硬化症,接下來我們就介紹這種疾病。

三、可怕的缺血型心髒病

近年來,在各國癌症和心髒病造成的死亡率呈上升趨勢。

許多昨天還健康工作的人突然死亡的情況很常見,大多數都與缺血型心髒病有關,因而,對此擔心是不無道理的。在美國,心髒病特別是缺血型心髒病(主要是心肌梗死),居死亡原因的第一位。

那麼,為什麼缺血型心髒病(心絞痛和心肌梗死)如此可怕呢?

其原因是,這種病在以前沒有積極的治療方法。

例如,對於急性心肌梗死,以往多數患者死亡都集中在發病的第一天,特別是在發病初期的一兩個小時內。其中,多半是因為發生了能在突然間便奪去人的生命的心律失常,即脈搏紊亂而造成的,這種症狀在醫學上稱心室顫動。

在急性心肌梗死的發作初期,發生心室顫動的危險性很高,一旦發生,患者幾乎在瞬間便失去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