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狀動脈搭橋手術屬於心髒手術,患者一般都認為其很危險。“做的話,希望接受導管的冠狀動脈治療”,患者可能有這種想法。因此,在這裏將介紹冠狀動脈搭橋手術應麵向哪些患者,有多大程度的危險。

近年來,冠狀動脈治療法得到普及,對於一兩根血管的病變,首選的便是PTCA療法。但在左主幹部位出現狹窄的情況和3根冠狀動脈都有病變,原則上,從初期就應接受冠狀動脈搭橋手術,除此之外的病例,大都利用冠狀動脈治療法進行治療。

冠狀動脈治療確實比冠狀動脈搭橋手術對患者身體的影響小,所需住院時間也很短。且不說手術簡單容易操作,冠狀動脈治療法的器具設備也相當好。

可是,這種治療方法,有30%以上病例治療後發生了再狹窄,雖說近來利用移植片固定模法改善了再狹窄的生成,但若考慮這個因素,冠狀動脈搭橋手術便成為較為優秀的治療方法。

那麼,冠狀動脈搭橋手術的進行情況怎樣呢?據日本心血管治療學會的調查,1996年度,有9230例冠狀動脈搭橋手術,這是所有治療病例的六分之一。

最近發表的PTCA和搭橋手術比較調查表明,盡管兩者都是能安全實施的治療方法,但手術後的結果有所差異。

對患者進行術後2年半的追蹤調查發現,PTCA係治療手術後需要再次PTCA治療或進行搭橋手術治療的比率約占40%。在這點上,搭橋手術是很成功的,經過此治療後,需再次治療的,比率為10%左右。

二、聽取醫生意見

各種治療方法各有長短,關於各個病例,施行怎樣的治療應由主治醫生做出決定。需要手術時,醫生應說明理由,患者仔細聽其相關說明,不明白處可詢問,然後做出決定。

可是,人們仍在擔心手術是否危險。根據日本冠狀動脈外科學會1991~1995年5年間的統計,日本全國有333處設備,共進行過48512例手術,死亡率為3.8%。另外,美國1990~1995年間的調查表明,高齡患者和重型疾病患者增加,手術的死亡率為2.9%。

由此可知,無論在日本還是在美國,與前10年相比,手術的安全性都有很大的改善。

請看一下治療過許多患者的須磨久善醫生的成績。他在一個時期內共完成了69例病症的治療(平均側支數為3.3支,94%以上的病例至少使用了1支胸內動脈),死亡率為1.5%,其中因為有的是應急手術,即使怎麼精心治療,效果都不會理想,因而,若把進行的這種手術除外,隻計算在治療時機成熟時進行的手術治療,那麼死亡率則為0.7%。

取得這樣的成績,當然與進行手術的醫生和手術時的醫療設備有關,手術結果會因醫生和設備的不同而存在差別。因此,在決定接受冠狀動脈搭橋手術時,要找一位經驗豐富的醫生,同時還要選擇醫療設備條件較好的醫院來進行治療。無論做什麼手術,能否安心托付是個重要標準。

此外,還可以參考別的醫生的意見。當做一件非同小可的事情時,假如怎麼也判斷不清,對主治醫生的意見仍抱有疑問,那最好聽一聽其他醫生的意見,並在充分理解後再接受治療。

(第五節)急性心肌梗死初期治療的進步

一、快速自我診斷,緊急送往急救中心

從患者的立場出發,萬一發生冷汗淋漓的劇烈胸痛情況,應考慮到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若出現惡心、嘔吐症狀,請不要以為是消化器官異常,有時還會發生突然間失去意識的情況。

總之,當疑心是急性心肌梗死時,應立即求救,快速送往有現代心電監護室(CCU)的醫院進行住院治療,在發病後3小時內,最遲不超過6個小時必須進行治療。

另外,年紀大的或有糖尿病的患者,即使出現急性心肌梗死也說不清楚症狀,因而,家庭成員及周圍的人一定要注意觀察是否出現上述症狀。

即使不出現上述症狀,在心髒有異常之感時,仍需快些找專家診斷,能確保您的生命安全是相當重要的。

對於有幸度過急性期症狀的患者,在恢複後應積極服用降低膽固醇值的藥物,使其恢複到可控製的程度,因為膽固醇是引起動脈硬化、使缺血型心髒病發作的元凶。

二、生死攸關的途中治療

心肌梗死發生的同時,常常會出現可怕的心律失常,特別是在尚未送到醫院之前,即在護送中途的救護車上發作,這已成為嚴重的問題。據說許多患者是在送往醫院CCU的途中,突然出現心律失常而喪失生命的。

就醫前護理十分重要,由此出現了在送往醫院之前,或在送往醫院的途中防止出現心律失常而導致死亡的措施,即“移動心電監護室(MCCU)”,其中M是英文移動(mobile)的縮寫。

MCCU具備必要的救命救急器械和相關藥物,如電除顫器等,在患者發生心室顫動時能及時救治。為了使患者能在到達臨床治療前便得到準確的治療,醫生要同車搭MCCU,同時,經過特殊訓練的有資格的急救人員也應在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