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視診:觀察肛門局部的皮膚色澤及形態。可見膿腫處紅腫熱痛,不可觸摸,將潰時變為白色。破潰後膿汁厚稠、色黃、量多者,多為金黃色葡萄球菌所致的急性炎症;而混有綠色膿汁者,多為綠膿杆菌感染;膿汁色黃且臭者,多為大腸杆菌感染;膿色清稀或如豆渣樣,多為結核杆菌感染。若膿血相雜,似果凍狀物,應考慮為癌變。
(2)指診:對確定膿腫的形態、性質、位置、有無瘺管、瘺管走行如何、膿腫涉及哪個層次、有很重要的意義。
(3)探針及著色檢查:可以確定膿腫感染的內口,以及膿腫範圍、瘺管走向。
(4)內窺鏡檢查:觀察直腸內有無內口、膿血及其他病變。
(5)膿汁培養及活體組織檢查:確定致病菌和病變的性質。
3.致病菌的診斷和認識
現代醫學認為,感染是引起肛門直腸周圍膿腫的主要原因,而外傷、腫瘤等也能導致肛門直腸周圍膿腫。
(1)感染因素:肛門直腸周圍感染,譬如,肛竇炎引起的肛門周圍膿腫、肛裂感染、痔感染、會陰部手術感染(痔注射或手術後感染,產後側切後感染,前列腺、尿道手術後感染等)、尾骶骨骨髓炎或結核等。
其次為肛門周圍皮膚的疾患,諸如,化膿性汗腺炎、毛囊炎、肛門腺炎、蜂窩組織炎、粉瘤、尖銳濕疣、平滑肌瘤、血管瘤感染等。
另外,結核病、潰瘍性大腸炎、克隆氏病、糖尿病、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等全身疾病也能引起肛門直腸周圍膿腫。
(2)外傷因素:槍彈貫通傷、刀等銳器刺傷、直腸肛門內異物損傷等。
(3)腫瘤:肛管直腸癌破潰或波及深部、平滑肌瘤、血管瘤、脂肪瘤等感染,骶骨前畸胎瘤等。
(4)其他因素:性病性淋巴肉芽腫、放線菌病、直腸憩室炎等感染。
4.肛門直腸周圍膿腫的原發病灶的診斷
膿腫原發病灶的尋找,是對肛門直腸周圍膿腫能否根治起著關鍵的作用。
(1)擠壓法:即采用分葉狀肛門鏡擴張暴露膿腫部位的隱窩,然後壓迫膿腫,以觀察膿汁排出之所在,即可確定內口。
(2)雙合診:把食指插入肛管,拇指在皮膚觸摸,膿腫波動最明顯的皮膚及黏膜最薄區,即是內口、外口的位置。
(3)肛門鏡檢查:可見肛隱窩局部充血,可有膿性分泌物。
(4)探針檢查:在肛門窺器下,用探針鉤隱窩,較易進入,且有溢膿者,即為內口。也可在術中,切開引流時探及內口。
操作中要切忌暴力,以免造成人為的假內口,致使手術失敗。
5.肛門直腸周圍膿腫的分類
共有三種分類法:
(1)六類法:主要根據膿腫形成的部位分。
①皮下膿腫:在肛門周圍皮膚下麵形成的膿腫。
②黏膜下膿腫:在直腸黏膜下層內形成的膿腫。
③坐骨直腸窩膿腫:在坐骨直腸窩形成的膿腫。
④骨盆直腸窩膿腫:在骨盆直腸窩形成的膿腫。
⑤肛門後膿腫:在肛門後間隙內形成的膿腫。
⑥直腸後膿腫:在直腸後間隙內形成的膿腫。
(2)二類法。
①高位膿腫:位置在肛提肌以上的膿腫,如骨盆直腸窩膿腫,高位肌層膿腫、高位黏膜下膿腫等。
②低位膿腫:位置在提肛肌以下膿腫,如坐骨直腸窩的膿腫、皮下膿腫。
(3)急慢性分類法:即根據膿腫的性質和致病菌來分。
①急性化膿性膿腫:多為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杆菌所引起。
②慢性化膿性膿腫:多為結核菌引起。
三、望診球結膜血管診斷內痔的原理及方法
望診是中醫學寶庫中的重要遺產,由於在運用中,難以量化、定性化,使得望診難以推廣。
1.五輪、八廓
望診球結膜血管診斷內痔,其理論依據是五輪、八廓學說。
(1)五輪:即指眼睛的構成是由五髒精華之氣孕育而成,故將眼部分成五輪——風輪、肉輪、氣輪、血輪、水輪。取其圓為五輪,能夠靈活轉運之意。五輪內應五髒,髒有所病,必須於輪,故輪屬標,髒屬本。五輪和五髒的分屬:肝屬木曰風輪,在眼為青睛;心屬火曰血輪,在眼為眥;脾屬土曰肉輪,在眼屬上下胞(眼瞼);肺屬金曰氣輪,在眼為白睛;腎屬水曰水輪,在眼為瞳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