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預防綜合知識
一、預防原發性高血壓
原發性高血壓或特發性高血壓,亦稱高血壓病,是指發病機製尚未完全闡明,臨床上以體循環動脈血壓升高為主要表現的一種獨立疾病,約占所有高血壓病人的90%,主要是周圍小動脈阻力增高所致,血容量與心排血量的增高則為次要因素。
二、高血壓病易引發心血管病的危險因素
根據1999年世界衛生組織/國際高血壓學會的高血壓治療指南內容,高血壓病易引發心血管病的危險因素包括以下兩個方麵:(1)用於危險分層的危險因素:①收縮壓和舒張壓水平(1~3級)。②年齡,男性>55歲;女性>65歲。③吸煙。④總膽固醇>65毫摩爾/升(250毫克/分升)。⑤糖尿病。⑥心血管病家族史。
(2)影響預後的其他因素:①高密度脂蛋白(HDL-C)膽固醇降低。②低密度脂蛋白(LDL-C)膽固醇升高。⑧糖尿病伴微量蛋白尿。④肥胖。⑤靜息的生活方式。⑥纖維蛋白原升高。
⑦高危社會經濟狀況。⑧高危種族。⑨高危地區。
三、高血壓病與遺傳有關係
遺傳基因長期被人們假設是引起原發性高血壓的一個重要因素。早在18世紀就有人提出高血壓病(原發性高血壓)與遺傳基因有關。之後,許多人觀察到,家族有高血壓病史的發病率高,提示有遺傳的內在因素存在。父母患有高血壓病,則子女發生高血壓病的幾率較高,是父母無高血壓病者的2倍。上海高血壓病研究所也對高血壓病病人遺傳因素進行了研究,結果均認為高血壓病遺傳史十分明顯,提出了高血壓病是一種遺傳性缺陷,是這種遺傳缺陷對應激的血管反應。據對100例原發性高血壓住院患者統計,有家族高血壓病史者占30%,證明遺傳與高血壓病有關。有人認為,高血壓病的發生是遺傳因素與一係列環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還有的研究發現,在影響血壓變化的因素中,遺傳因素占25%。
四、年齡與高血壓病也有關係
高血壓病(原發性高血壓)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增加。有些統計資料表明,40歲以下僅占總患病數的10%左右,40歲以上占總數的90%左右。我國資料表明,4~14歲發病率為086%,15~20歲為311%,20~29歲為3,91%,30~39歲為495%,40~49歲為860%,50~59歲為1138%,60~69歲為1723%。由此可見,40歲以後發病率明顯增加。女性還經常發生絕經期高血壓,這也提示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發生的內在生理變化或長時間的外界因素作用,適於本病的發生。
五、高血壓病與職業和環境有關係
職業和環境與高血壓病的發生有一定關係,在不同職業中高血壓病的患病率有較明顯差異。在工作繁忙而又緊張,注意力需要高度集中,體力活動較少的職業,尤以腦力勞動為主的職業人員,如售票員、報務員、會計、教師等患病率高。
六、飲茶有利於防治高血壓病
飲茶對防治高血壓病(原發性高血壓)的功效是肯定的。
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福建醫科大學巡回醫療隊對30歲以上的5428人按飲茶習慣進行了高血壓病的調查,發現喝茶者患高血壓病的隻占1%;而不喝茶者患高血壓病的則高達10%以上。冠心病防治小組在茶區開展冠心病調查,發現常年喝茶者中冠心病患者的發病率隻占1%;而不喝茶或很少喝茶者患冠心病的則占557%。這些事實足以說明,經常飲茶確有防治高血壓和冠心病的功效。研究表明,茶葉之所以具有改善心血管生理功能的效果,主要是茶葉中含有維生素P的緣故。尤其是兒來素類多酚物質能改善微血管壁的滲透性能,故可有效地增強血管的抵抗能力,起到生物氧化劑的作用,防止血管壁膜類物質的過氧化作用,從而防止了血管硬化;可以降低血液中的中性脂肪和膽固醇,促使體內纖維蛋白的溶解作用增大,有效地防止血凝,不致造成血栓、血瘀而形成冠狀動脈粥樣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