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高血壓病的治療(3)(3 / 3)

(5)按摩湧泉穴:在足心處。按摩方法:先以右手大拇指對準左足心揉搓3分鍾,再揉右足心,早晚各一次。

三、鼻嗅療法

用菊花適量裝入枕芯,睡眠時用。對菊花過敏者禁用。利用中藥的氣味,通過自然呼吸,使藥物直接作用於肺部,從而達到治病的目的。可以治高血壓性眩暈。

四、敷貼療法

(1)吳茱萸20克,研末、醋調。睡前敷兩足湧泉穴,用紗布固定,次日起床後去掉。可以止痛鎮靜,對高血壓性頭痛治療效果較好。

(2)將中藥蓖麻仁50克,吳茱萸、附子各20克,加生薑150克搗泥,加冰片10克調成糊狀,每晚臨睡前敷貼兩腳心,每天1次。

五、洗足療法

(1)夏枯草30克,鉤藤20克,桑葉15克,菊花20克,藥煎水浸洗雙足。一日2~3次,每次30分鍾。藥液不宜過多或過少,以浸沒雙踝為宜。清熱涼肝、息風上痙。

(2)黃芩30克,丹皮60克,當歸9克,枳殼、桑皮、丹參、牡蠣、白芍、烏藥各24克,獨活、磁石、牛膝、首烏各3克,石決明12克。上述諸藥加水500毫升煎熬,沸後20分鍾取出倒入盆中待溫後,浸泡雙足20~30分鍾即可,每晚1次。采用中藥泡腳療法洗泡兩周,可維持血壓正常及症狀消失3個月以上,且適用於各種原因引起的高血壓。方中藥味多寒,大部分藥物歸肝經,藥理實驗除枳殼外均有鎮靜降壓作用,其中丹參能擴張血管,牛膝可利尿鎮靜降壓,首烏、丹參能阻止膽固醇在血管內沉積,從而改善血管彈性達到穩定血壓之目的。

六、偏方療法

【偏方1】向日葵花2~3朵,去毛和內髒的大母雞1隻,共燉熟,趁熱吃雞肉。服3隻,療效佳,此方叫做葵雞湯。向日葵花可曬幹備用。

【偏方2】米醋1匙,加蜂蜜少許,衝水半茶杯,1日服3次,天天服,能使血壓恢複正常。

【偏方3】純蕎麥麵,每日3次,1次1匙,空腹,涼水送服。血壓恢複正常時停服。

【偏方4】鮮芭蕉根160克,分2次,濃煎,每天服160克,療效佳。

【偏方5】八角梧桐片10克,水煎,分4次口服。少數患者會發生腹瀉。

【偏方6】蘿卜汁、柿葉液各1小酒杯;鬆葉汁、高麗參蒸汁少量,先服前2味汁,稍停後再服後2味汁。早晚各1次。4~7天為1個療程。停服4~7天再服。

【偏方7】將上身盡量向後仰,再直起,後仰時吸氣,直起來時呼氣,如此反複做10次左右,可使腦壓恢複正常,頭痛也隨之消失。

【偏方8】每天取夏枯草10~15克(鮮品加倍),水煎服,或濃研末服,或濃縮成膏狀服,療效佳。

【偏方9】豨薟草30克,夏枯草30,龍膽草9克,水煎,每日分3次服下。

【偏方10】糙米於水浸置溫暖處,使糙米發芽鬆軟,1日嚼吃90毫升,吃時可加蘇子或芝麻調味。或每天嚼吃山藥3個,堅持吃1個月,能使血壓恢複正常。

【偏方11】通過指壓方法放鬆腳脖子周圍圍各半節。腳背各關節、腳趾、足心能使血壓恢複正常,指壓一次需要20分鍾。

【偏方12】去皮大蒜400克,加540毫升水,文火煎至黏糊狀,涼後加入雞蛋黃5個,再用文火邊攪拌邊熬減糖稀狀,製成大豆大小的丸劑,1次2丸,1日3次,飯前服,有特效。

【偏方13】帶殼芝麻20克,研末,泡於300克酒中,過濾取汁,與蒸餾水各半混合,每天晚上服90毫升,除能治愈高血壓外,還能補肝腎。

【偏方14】臭牡丹根皮600克,研粉,水化為丸如綠豆大,每日3次,每次9克,空腹服,連續6個月。

【偏方15】去刺蒼耳子120克,研細末,每天6克,服7天,停服14大,再服7天,療效佳。本方叫做蒼耳散。

【偏方16】棉花籽少許,雞蛋若幹個,共煎熟,隻服雞蛋。

女性用鴨蛋為佳。1次服2~3個為宜。隻用雞蛋黃對動脈硬化不利,但如果與棉花籽配合使用,則無此慮。

【偏方17】菊花10克,槐花10克,薺菜花10克,開水衝泡,當茶飲。該方治肝熱型高血壓出現的頭暈目花、大便幹結等症療效佳。

【偏方18】蕎麥的花、葉、莖用於治療高血壓,比蕎麥麵更有特效。取蕎麥的花、葉、莖,曬幹。每天10~15克,水煎代茶飲。

【偏方19】降低血壓,強化血管,每天取茶褐色洋蔥皮5~10克,水煎服。長期服用,可痊愈。

【偏方20】鮮馬兜鈴(或根)30克,加入糖適量,水煎,每日分3次服。

【偏方21】平時多吃堿性副食比吃藥還重要。堿性副食主要是海菜、昆布、鹿尾菜、紫菜等海藻類,同時還要多吃些蔬菜。

【偏方22】玉米須25~30克,水煎,每日1劑,分3次服。

【偏方23】鮮棕桐樹皮20克,鮮向日葵花80克,為1日劑量,水煎服,療效佳。

【偏方24】生赭石24克,生龍骨18克,生牡蠣18克,生地18克,白芍12克,柏子仁12克,懷牛膝30克,水煎,日1劑,內服。本方用於血壓過高,自覺症狀顯著,有腦血管意外可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