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附錄高血壓病的氣功療法(1)(3 / 3)

(二)點線放鬆功

此功是在放鬆功基礎上,采用穴位處意停的方法,從而通過意念導引,沿經循行,依次傳導,達到全身肌肉放鬆、神經鬆弛、情緒穩定,而起到降血壓的作用。

練第一條線時,意念由頭部向兩側導引放鬆,經頸部、肩部、上臂、肘部、前臂、腕部、手背至十指時,在百會、曲池、外關、中衝等穴處有意停現象。

練第二條線時,意念由麵部經前頸、胸部、腹部、雙側大腿、雙膝、小腿,腳背至十趾時,在印堂、中脘、關元、足三裏、大敦等穴處有意停現象。

練第三條線時,意念經後腦部、背部、腰部、大腿後側、雙膕窩、腿腳至足底時,在風府、大椎、命門、尾中、湧泉等穴處有意停現象。

(三)降壓功

1手足相對提按

(1)導引動作:闔目(以下各節皆同)。

兩腳開立與肩同寬(腳尖稍外撇),體重落於踵,以利放鬆身體(調體)和調整呼吸(調息)。

兩臂微屈(腋脅空、肘略外撐),雙掌在胯前,手前勞宮穴與足湧泉穴上下相對,雙掌連續緩慢、輕柔地上提下按。

(2)意念活動:先意守氣海,後轉念於手前勞宮與足湧泉,體察手足心的氣感。

(3)吐納方法:“胎息”(自然呼吸)。要“吐惟細細”,“似有尚有,似無者未真無”,“似有似無,乃至無有無無”。

(4)要點:兩膝似曲非曲,要曲中求直,膝關節始終保持滑利狀態。

要收臀,以消失腰椎生理性前彎為度。

身軀要中正,不偏不倚。以兩腳跟連線的中點為一個點,會陰、百會各為一千點,這下中上三點垂直一線,與“真人之息以踵相呼應”。

微微活動手指和足趾的各個關節,微微晃動者搖動或擺動頸椎、胸椎、腰椎和胯、膝關節,以求不偏、不曲、不僵、不直,放鬆全身的肌肉和關節以調體。

用這種自我檢查身軀各部是否放鬆以及手足是否出現氣感的意守方法,收斂、淨化複雜多變的意念活動以調心。

“體調、心定,息至也”調體、調息、調心三者結合,相互為用,“則命為我所自有,可立命”。

雙掌緩慢、輕柔地上提下按時,追求氣感,可心腎相交(水火相濟),以治本;它又是誘導氣功鍛煉後產生的內氣釋放於體外,循環回授自身,進行治療的起步功法,是基礎功。可經常反複地操練。

除站式外,根據身體情況,坐臥均可。姿勢不限,但以舒適自然為前提。要“會茲(常想),在茲(常練),常惺惺(經常體察和保持氣感)”;要勿忘勿助;既不掉以輕心、放任自流,又不執著和去幻想。

2疏通任、衝脈

接上勢。

(1)導引動作;兩臂下落,由體側平舉至頭上,直臂上托(掌心向上)。

掌心向裏,雙掌一上一下(一先一後),經麵、胸、腹部的正中線,沿任脈下落,再分置於兩腳之上。

兩臂再上舉,雙掌上托。但雙掌經麵部落至胸前時,要左右分開,沿衝脈下落至胯前,然後再分置於兩腳之上。

(2)意念活動:由體側舉臂至頭,意念於兩臂由水中擎出,水又順臂而下。直臂上托時,意想天降細雨。雙掌沿任或衝脈下落時,存念於細雨淋浴全身。雙掌分置於兩腳之上後,意想雨水沿身繼而流人腳下深井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