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吐納方法:疏通督脈與疏通任脈的呼吸相同,疏通帶脈時,因導引動作增多,故呼氣較疏通任、督、衝脈的呼氣應有所延長,但應逐漸體會,自行掌握火候,以防適得其反,無益且有害。
4脊柱擺、蛹、扭動
(4)導引動作:接上勢。脊柱擺動,即在兩臂由體側平舉至頭的動作中加上脊柱由下向上左右擺動;脊柱蛹動,即在疏通任脈的動作中,加上跟隨雙掌由麵、胸、腹下落的同時,脊柱的頸椎、胸椎、腰椎和骶椎由下至上,做波浪形蛹動;脊柱扭動,是在疏通帶脈的動作中,跟隨左或右掌向身後劃弧的同時,腰肢向左或向右扭動,然後兩掌收回,手足相對,兩掌上下提按。
(2)意念活動,擺動和蛹動,似覺身在水中,由於軀幹的擺和蛹,身軀的前後似覺有水在衝撞擊蕩,即體察全身氣感。
(3)吐納方法:與疏通任、督、衝、帶脈的吐納相同。但由於動作增多,呼與吸必須進一步拉長,因此,在扭、蛹、擺動作完成,雙掌分置於雙腳之上後,可稍為等待,呼吸恢複正常後再練。
5注意事項
(1)練功時鬆衣寬帶,穿平底鞋,不饑不飽,選擇安靜、幽美和空氣新鮮流暢的場所。
(2)晨間空腹練功,在功前喝一杯溫開水,晚間睡覺前再練二次。需長期堅持,方可見效。
(3)酒後、心情不佳、婦女懷孕和月經期暫停練功。
四、降壓功
1.功法簡介
按鬆靜功站式姿勢(腳與肩同寬,屈膝,落胯,收腹提肛,鬆腰虛腋,含胸拔背,垂肩墜肘,鬆腕,懸頂,勾腮,舌上抵,目平視輕閉合)站好,安靜3分鍾。
(1)做中丹田開合。雙掌從體側向中合攏按於中丹田(臍下一寸三分),做3個長噓吸,要深細長勻,雙手背相對向外分開二尺許再反轉掌心相對,合至丹田處,做3個回合。
(2)做第一段蹲降。雙手指尖向下,手心向裏,順胸前外方提至印堂穴處,變為中指相接,貼頭部摩至百會穴,右手內勞宮穴對準左手外勞宮穴,重疊按在百會穴上(女同誌左手在上);輕微緩慢按摩,正9轉、反9轉,再3按、3噓吸;雙掌經前額移至印堂穴,兩手中指相接,掌心向下,手掌平放,徐徐降至膻中穴時,邊噓氣邊下蹲,手下降至丹田穴時,變為手背相對,指尖指地下兩腳問處,意想著這個地下點,手降至膝蓋時,把氣呼出,暫不起立,吸氣後稍快站起,手仍為下垂式,做3次蹲降動作。
(3)再做3次中丹田開合。
(4)做第二段蹲降。與第一段蹲降不同處是:雙手上提至人中穴時,平掌,手心向下,徐徐蹲降噓氣,當手降至膝部陰陵泉穴處,呼完氣,再吸氣,起立,做3次。
(5)再做3次中丹田開合。
(6)做第三段蹲降,所不同者是雙手提至膻中穴時,平掌蹲降噓氣,雙手指地。當手降到膝部時,呼完氣,稍停,再吸氣,起立,做3次。
(7)收功。再做3次中丹田開合,雙手在丹田穴穩一會後,先收手後收腳。
2.注意事項
本功法應在安靜條件下做,不要在過飽、過饑或疲勞時練。
每次做20分鍾左右,按病情每天做1~3次。堅持常練,效果顯著。但如做得過多可能造成血壓過低而致頭暈、惡心、無力,這時可將掌心翻轉向上做升式,血壓即可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