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場場“血淋淋”的市場較量,在打敗國內外眾多高手後走出來的華為給中國的企業留下了一個傳統一一“床墊文化”。幾乎每個華為的開發人員都有一張床墊,卷放在鐵櫃的底層、辦公桌的下麵。午休時,席地而臥;晚上加班,盈月不回宿舍,就這一張床墊,累了睡,醒了爬起來再幹。一張床墊半個家,華為人攜著這張床墊走過了創業的艱辛曆程。“床墊文化”意味著華為人努力把智力發揮到最大值,它是任正非賜予華為公司的精神。
1995年,華為以它特有的“床墊文化”,成功研發出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C&C08萬門交換機。1996年,華為開始了“走出去”的戰略,它們選擇的第一站是即將回歸的香港,然而香港早有眾多跨國大公司盤踞在那裏,它們的技術比華為要先進得多。華為依然以它的“床墊文化”作出了回答。
當時的香港已經是世界通訊最發達的地區之一,世界著名的電信公司都把它看成一塊“肥肉”,爭相把自己最先進的交換機銷往那裏。華為找到李嘉誠旗下的香港和記公司開展交換機業務。雖然當時華為公司在開辟香港市場方麵有一些有利因素,但所麵臨的阻力是巨大的。
當時大陸的企業幾乎還沒有能讓香港客戶產生信心的地方,就連華為的夥伴和記公司內部很多人都已經習慣了西門子的機器,因為西門子進入香港已經很久了,它們在短期內無法接受一個全新的機型。香港電訊管理局要對各個運營者進行檢查,如果和記公司不能順利通過檢查,便無法取得電信業務經營權。除此之外,香港市場與國內市場存在巨大差別,標準製式也不太相同,用戶使用習慣、網絡間各交換機的信令配合也不一樣,用戶對交換機的要求比內地嚴格得多。
在開始的時候,令人無法想像的意外頻頻發生。交換機不是不太穩定,就是無法進行傳輸,反複檢修仍然找不到問題的根源。和記公司人員對華為開始失去信心。更要命的是,再過2—3天華為的機器就要和香港電訊對接,如果還解決不了問題,和記電信公司的經營許可證就要被取消,後果不堪設想。一時間,每個人的心裏都壓著一塊巨大的石頭。
華為的技術人員不停地從各個角度檢查問題出現的根本原因,但問題隱藏得很深,一時無法解決,而且大家心越急,越無法集中精力。在這種情況下,華為又搬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領,與和記電信商量後,購買了幾個睡袋在機房打地鋪,大夥輪番進行晝夜調試。國內的萬門交換機技術人員在擔負繁重任務的同時,也抽空來給華為在香港的項目幫忙。
所有設計人員忘記了白天黑夜,自動放棄了休息,沒完沒了地進行調試。每當淩晨兩三點鍾,項目組組長的手機就特別繁忙,不停在深圳與香港兩地之間傳遞調試信息。華為這種拚命精神,不僅給自己鼓舞了士氣,也感動了和記公司的人員。在華為技術人員的感染下,和記電信的技術主管也放棄了休息,不斷地提出各種建議。經過整個項目組成員的日夜奮戰,華為在香港的第一個項目成功了。
其實,華為的“床墊文化”就是一種艱苦創業的精神,而任何創業者都不能缺少這種精神。特別是中國的企業,在資金、技術、管理都不如人家的情況下,更應該具備一種艱苦創業的精神。海爾集團能取得今天的成績,也是經過千辛萬苦,長途跋涉一步一個腳印走過來的。在張瑞敏接手前,海爾是家生產家用電器的小廠,因體製轉型,一直不景氣,還虧損147萬元。張瑞敏接手後,為了改變工廠資不抵債、人心渙散的情況,首先傳輸給大家的就是艱苦創業的精神。當初,海爾生產了一批冰箱,經檢驗都存在質量問題,雖然都是一些小問題,但嚴重影響到冰箱的質量和工廠的信譽。知道這個事情後,張瑞敏把各台冰箱的生產人員都叫了過來,提起一把重磅大錘,把所有有問題的冰箱都砸爛了。職工們看到這種場景,都禁不住流下淚來。這一錘,砸醒了全體員工,讓他們明白了隻有踏實創業才能最終走向成功。他們改變了以前無所謂的態度。從此,產品不再分等級,有缺陷的產品就是廢品,生產不合格產品的員工就是不合格的員工。
在艱苦創業的氛圍下,久而久之,海爾形成了一種“日事日畢,日清日高”的企業文化。在海爾,全體員工都形成一種習慣,那就是今天的事情不會拖到明天去做。也就是由於這種精神,海爾成為了中國為數不多的擁有一定國際影響力的大企業。
在創業的激情、創業的精神上這些成功的企業家與企業都是一樣的。然而,華為被稱為最有“狼性”的企業,其創業精神又有“野”與“狠”的一麵,這是作為後起企業的必備素質。當華為在以它的“床墊文化”傳統與國外企業進行“廝殺”時,任正非發現,自己雖然在資金、技術、管理上處於劣勢,但華為完全可以在服務上做得比它們更好。當時和記公司的人了解華為的不多,對華為的交換機就更加陌生,華為人經常不厭其煩地給和記人員講解C&C08,有時候,還要解釋一些電信技術和交換技術,直至他們完全理解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