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久攻不下(1 / 3)

“納罕,你們納罕三兄弟的事,我知道一些的。”賈似道歎息一聲,“一個人無論上到哪一層台階,階下有人在仰望你,階上亦有人在俯視你。儼然要依附我大宋朝,我知道你真實目的是想複辟國家。這個,可以理解的。是的,你抬頭自卑,低頭自得,唯有平視,才能看見真正的自己。征宋的路上,忽必烈的仗打得很順,他先率軍渡過淮河,攻克大勝關,其漢軍主將張柔父子等攻克了淮南五關中最為險要的虎頭關,蒙古名將霸都魯與淮南宋軍主力決戰於掛車嶺,提都控印,宋軍大敗南逃。接著,忽必烈的軍隊又抵達長江北岸,與九江隔岸相望,準備強行渡江。自忽必烈家裏出事以後,他現在與其兄長不光不能北返,還在加強對鄂州城的攻勢,眼下,我宋朝也是情勢危急。”

“難道說賈大人不想抗擊蒙古人?”納罕歎息一聲不複多言。

“什麼樣的人都不會假以辭色忘記自己的國仇家恨,現在,納罕個人的心思,我想,諸位都是心知肚明的。”老華說,“想那投靠忽必烈的人當中,也有不少我中原文人雅士,他們逢人便說此次南征凶多吉少,但是,好多人隻是笑著不置可否。一些文人可喜的是看到了忽必烈此次南征執行了反對屠殺政策,是的,他知道一些文人不斷宣傳好生惡殺的道理,既反對蒙古軍隊的大肆屠殺,也反對州郡長吏,生殺任情。想當初,在窩闊台南征金朝時,曾經有一些文化人建議窩闊台下達了逃難之民,來降者免死的詔令,並請製旗數百,以給降民,使歸田裏,全活甚眾。金朝首都開封即將被攻破時,大將速不台派使臣到蒙古汗廷說,金人抗拒持久,師多死傷,城下之日,宜屠之。那時,有一個叫耶律楚材聽到這個消息立即馳入奏曰:將士暴露數十年,所欲者土地人民耳。得地無民,將焉用之,奇巧之士,厚藏之家,皆萃於此,若盡殺之,將無所獲。窩闊台同意了他的建議,詔罪止完顏氏,餘皆勿問。當時汴梁城共有百萬人,正是由於耶律楚材的建議才得以保全生命。其後攻取淮漢諸城,因為定例。從此蒙軍屠城的現象大大減少了。禁止掠民為驅,實行編戶製度在早期的征伐戰爭中,許多被征服地的百姓變成了蒙古貴族的驅口,淪為奴隸。時諸王大臣及諸將校所得驅口,往往寄留諸都,幾居天下之半。耶律楚材力圖改變這種狀況,提出括戶口,皆籍為編民。但對於如何編戶,朝內大臣也有意見分歧,多數人主張蒙古和西域各國以丁為戶。耶律楚材獨以為不可,自古有中原者,未嚐以丁為戶。若果為之,可輸一年之賦,隨即逃散矣。耶律楚材主張製定政策要充分考慮當地的實際情況和曆史傳統,反對撲買課稅,禁止以權謀私西域各國實行的是一種由商人包稅的撲買製度。西域和漢族商人要求把這種製度搬到中原,以銀一百四十萬兩撲買天下課稅。耶律楚材堅決反對,他說,此貪利之徒,罔上虐下,為害甚大。”

“華大人,我不想你喋喋不休,總提那個什麼耶律楚村呀。”賈似道用手指一下老華說,“從表麵看,我在臨安推行的征收賦稅的辦法,一年才能征收幾十萬兩銀子,加上其他收入,數目也不太大。現在,還有一些商人提出包稅,這個,確實有一定誘惑力。但我深知,商人拿出一些銀子以後,他們後來會幹什麼。”

“幹什麼呀。”謝皇後緊緊地盯著賈似道,“難說吧,他們會向百姓加倍地征收賦稅,會大大加重百姓的負擔,因此你不同意采取這種辦法。”

“皇後英明呀。”賈似道看一眼眾臣子說,“諸位,你們這些所在官吏向百姓要的東西,其年則倍之,次年則並息又倍之,謂之羊羔利。積而不已,往往破家散族,以至妻子為質,然終不能償。我曾經奏令本利相侔而止,永為定製,民間所負者,官為代償之。當然,這是打擊高利貸剝削的一項重要措施。現在,有一些官員與商謀利,往往借貸官錢作為本錢,實質上是挪用公款,借公物以肥私,既危害國家利益,又危害百姓。大戰在眼前,我們需要錢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