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十八年,北京皇宮和北京城建成。北京皇宮以南京皇宮為藍本,而規模更勝一籌。新修的北京城周長四十五裏,呈規則的方形,符合《周禮?考工記》中理想的都城的形製。明成祖朱棣下詔正式遷都,改金陵應天府為南京,改北京為京師,但在南京仍虛設了沒有太多實權的六部等中央機構,稱南京某部。朱棣順利的實現了遷都的夢想,這是後話。
還有就是派遣鄭和出使西洋,對於這件事,我是非常的敬佩朱棣的,先不說這次壯舉的更深一層目的,但就這個決定所帶來的偉大曆史影響就足以讓朱棣名揚千古,他第一次真正將中國推到了世界曆史的舞台上,意義之深遠遠超過事件本身。但是其間所經曆的凶險也是他人難以想象的,因此我將目光瞄準了這個舉世矚目的遠洋航行。
時間到了永樂三年的六月,這一天天氣特別的炎熱,接受朱棣皇命的鄭和下朝後沒有回家,而是去了他常去的酒館——翠雅居。這裏的老板叫李安,是鄭和的老鄉。李安也是當年雲南被攻陷時被俘並遭受閹割的色目人,但是年齡比鄭和要大幾歲,是鄭和在翠雅居的一次宴請中無意中露出的鄉音而結識的,李安也是一個老實人,但卻非常的精明,當年被俘閹割後靠著賄賂當時負責分派的將官才沒有上戰場,像鄭和這樣能夠立下赫赫戰功賜予國姓的隻是鳳毛麟角,萬裏無一的稀缺品種,大多數被閹割的雲南少年都在戰場的征殺和苦役中喪命,真正能夠活下來的少之又少。所以二人也是惺惺相惜,雖然地位相差懸殊,但是悲慘的閹割命運,不變的鄉音鄉情成就了二人一生的友情。每次鄭和小酌都是來這翠雅居,翠雅居的拿手菜是幹巴(山豬肉)、豌豆粉、沾鍋。這一次接了這麼大的活,鄭和要好好的慶賀一下順便捋一捋這次任務需要做的準備。為了這次遠航,朱棣也是下了狠功夫造出了舉世罕見的艦船,之所以說是艦船而沒有叫大船是因為朱棣所造的大船已經遠遠打破了人們心中大船的概念,朱棣造的大船根本就是世所罕見的巨無霸,“大者,長四十四丈四尺,闊一十八丈;中者,長三十七丈,闊一十五丈”。按照這個尺寸換算一下,那就是長148米,寬60米,換成鐵殼子那就是萬噸巡洋艦,這在但是絕對是稱霸世界的航母,名副其實的航母。
作為這樣的艦隊總司令,鄭和還是非常的激動的,不光是為了自己有幸成為這支艦隊的總司令,更重要的是自己終於可以有機會實現自己夢想和追求。這是因為鄭和是一名虔誠的伊斯蘭教徒,他的祖父和父親都信奉伊斯蘭教,而所有的伊斯蘭教徒心底都有著一個最大的願望——去聖城麥加朝聖。
去麥加朝聖是全世界伊斯蘭教徒的最大願望,居住在麥加的教徒們是幸運的,因為他們可以時刻仰望聖地,但對於當時的鄭和來說,這實在是一件極為不易的事情。麥加就在今天的沙特阿拉伯境內,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在地圖上把麥加和雲南連起來,再乘以比例尺,就知道有多遠了。不過好在他的家庭經濟條件並不差,他的祖父和父親都曾經去過麥加,在鄭和小時候,他的父親經常對他講述那朝聖途中破浪遠航、跋山涉水的驚險經曆和萬裏之外、異國他鄉的奇人異事。這些都深深的影響了鄭和。
也正是因此,幼年的鄭和與他同齡的那些孩子並不一樣,他沒有坐在書桌前日複一日的背誦聖賢之言,以求將來圖個功名,而是努力鍛煉身體,學習與航海有關的知識,因為在他的心中,有著這樣一個信念:有朝一日,必定乘風破浪,朝聖麥加。現在機會來了!但是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困擾著鄭和,畢竟海洋不是內河,在海洋裏什麼古怪的事情都會發生,越洋遠航的危險遠遠不是一般人能夠想象的到得,所以鄭和一直還需要一個和他一起戰勝海洋的同伴。因此高興之餘的鄭和還帶著揮之不去的困擾。
在以往,隻要鄭和來了,小二會直接把鄭和領到了天字二號房,這是鄭和的老習慣,李安已經將這個房間專門留作鄭和的專用房間,平時就是客滿沒房了也不回開放這件房的,所以無論鄭和什麼時候來也不會出現客滿沒位子的狀況出現。這一次,小二沒有這樣,因為這次做引領工作的是李安。“李兄你忙吧,我自己上去就行了,老三樣,一壺酒!”
李安岔開鄭和的話頭說道:“客房了有兩位貴客在等你,所以我在這等你來商議是不是要見,要是不見就讓他們等一會,等不到就讓他們走,到時候就說你沒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