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劉永好如是說(6)(1 / 3)

劉永好:保險公司給我們做保險,當出現問題,農民也不至於有很大的損失。但有一個前提,要讓農民有錢賺,這是大前提。我們製訂了一條,當市場不好的時候,我們應該保底價,讓農民基本不虧,或者實在要虧的話,農民虧小頭,企業虧大頭,超過這個保底價格的時候,農民賺大頭,企業賺小頭。當出現疾病風險的時候,保險公司和科研人員給我們組成一個體係,來防病治病,當出現死了豬等出現重大損失的時候,保險公司來賠。我認為這樣的體係建立是非常有意義的,甚至可以說是偉大的,結束了傳統小農經濟式,自我使用為主的體係。我們90%以上甚至99%以上是商品化的,在這體係個,對農戶有一個要求,要求是中年農民。

劉永好:四川樂山地區很多農民出去打工,18、20歲的出去打工,打到40多歲的時候,人家不要了,說他年齡大了,手腳不行了,工廠不要他了。年齡大了葉落歸根,這些人又想回家去,回家去不想開辦企業,但有點錢,幾萬塊甚至十幾萬塊,他想做現代農業,想養幾百、幾十頭豬,但這幾萬、十幾萬是不夠的。這樣就可以參與到我們體係裏來,通過擔保公司擔保,銀行給他貸款,保證他能養500頭豬流動資金的需求。同時我們建立了聯盟的關係,技術上有人管,豬苗上有人管,銷售的時候有人管,當出現問題的時候,豬病的時候,有人管。這樣從傳統的養豬模式變成現代的養豬模式,這樣為市場提供了豐富的,物美價廉的人們需要的產品。這段時間我更多的精力是做這樣的事。這是養豬的模式。

劉永好:同時我們在四川做了六方合作加保險的模式,我們現在在全國已經辦了十幾個養豬或者養雞的擔保公司,在全國已經辦起了幾十個養豬、養雞合作社。今年我們已經形成了超過十億隻雞加工和屠宰能力的產業鏈和700萬頭豬的產業鏈和建設能力,很多農民加入其中,得到國家的支持,也得到國家大公司的認同,比如日本的三井等大公司關注我們,願意和我們共同討論這個問題。我覺得這是非常有意義的事,它不但有價值,有產出,更主要的是我們的農業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過程中,我們擔任了急先鋒,組織者或者領頭羊的動作,希望通過我們這樣的努力,摸索出一種方式,為我國農業轉型方麵探索出一條路。通過我們的努力,在我們成為世界級的農牧企業同時,也為農民收入的提高,為國家農業的轉型,為城市提供綠色、環保、健康的,放心的肉蛋奶產品方麵做些貢獻。

主持人:剛剛也提到了綠色環保,我記得在廣西北海一個深山老林裏的農村,也有這麼一個企業家,當然不能和您的思想高度相媲美,但他也做到90%以上是出口,也給了部分給農民。他說現在最重要的是解決農民這塊問題,就是養豬、養雞,怎麼保證這些動物能健康地,有序地規模化。這是主流的事情,可能很多企業家朋友並不想做農業方麵,就不了解這個情況,這是相當相當重要,也是具有開拓性的事情。現在CPI迅速放緩,豬肉價格也在下降,但北京的豬肉價格從16.5元/公斤,9月18日就降成了14.2元/公斤,豬肉價格下降會不會影響到您的養豬計劃?

劉永好:是的,現在豬肉價格在回落。同時,肉蛋奶對CPI的拉動作用很大。所以肉蛋奶價格的下跌,和其它基礎材料,基礎原料價格下跌,使CPI增長幅度已經下降了。換句話說,我們的肉蛋奶產業和其它產業為國家的經濟建設做出一點貢獻,使CPI的擔心下降了,這本來是個好事。但另一方麵對農民朋友來講,豬肉價格下跌太多,養豬的利潤就減少了。現在不少養豬戶講,現在養豬又不賺錢。養殖就是這樣的,從賺錢到很賺錢,到不賺錢,到年終虧損,不斷地輪回。以前大概兩三年就是一個周期。所以,我們一會兒聽說豬多了,雞多了,肉難賣了,這叫殺農,農民就不養了。一不養,市場價格就高了。最近幾十年來總是這樣,這是商品養殖周期,這與我們養殖格局相關,因為我們2億養殖農民,他們沒有計劃性,今年賺錢我多養一點,明年不賺錢,後年就少養一點。這樣起起伏伏,對國家不好,對企業不好,對農民更不好。

劉永好:我們現在準備做現代農業,就是不管市場好還是市場不好,我們都做均衡養殖,供應市場。當市場不好的時候,就不均衡,就虧了,這就要求我們賺錢的時候有一些儲備。養殖體係中,利潤中提取一部分作為風險金,在不好的時候補貼農民,大企業就有這樣的優勢,有一定的承受能力,當出現市場不好的時候,還要繼續養,因為今年不養,明年的價格就高了。平衡起來看,高的時候賺些錢,虧的時候虧點錢,隻要不出大的疫病風險,基本上還是有錢賺的,盡管賺的還不多,但規模大還是很可觀的,這是農業的基礎條件具備了。我們就要動員農民朋友和產業體係,克服短期化的思維,要做雜事,要做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