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1 / 2)

何西來

簡繁的傳記性紀實文學作品《滄海》要再版了,責任編輯轉達作者的請求,希望我寫幾句話,作為序言。這部作品的初版我讀過,印象不錯,而且參加過有我的幾位老朋友參加的關於這部書的小型研討會。正是在那次會上,我認識了簡繁。他是專門從美國回來參加這個會並聽取專家們的意見的。與會的幾位朋友,對這部作品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時也就書中存在的一些明顯的不足與缺陷,提出了建設性的修改意見。這次修訂重版,吸收了那次會上專家們的建議和意見,也考慮到來自讀者的一部分反映,並且經過了大幅度的刪削和訂正,結構上也有所調整。篇幅由原來的三部134萬字,壓縮到現在的上、下卷90萬字。刪繁就簡,去蕪存菁,在內容上更精審了,文字也更見精神了。文章不厭千遍改,一回修改一層天。這也是我願意為簡繁的這本書作序的重要原因之一。

《滄海》是寫畫家劉海粟的,以劉海粟為傳主,為主要描寫對象,為作品的主人公。簡繁是劉海粟的及門弟子,是他平生所帶的第一個,也是最後一個繪畫專業的研究生。簡繁不僅師從海粟大師學藝多年,而且畢業後做過很長一段大師的助手,照顧生活起居,隨侍外出寫生,為其舉辦畫展、進行創作服務,還有其他一些類似於秘書的工作,都在簡繁的眼裏,心裏。簡繁是一位有心人,他真正懂得他所師從的海粟大師的價值,懂得大師對近現代中國美術事業和文化事業的貢獻。所以從他接觸大師的第一時刻起,他就注意積累材料,記錄他所接觸到的海粟大師的言行,他的創作以及他的交往。後來,就是注意保存錄音等更原始的資料,單是劉海粟本人的談話錄音磁帶就有128盤;海粟夫人夏伊喬的錄音回憶更多達151盤。此外,簡繁還與劉海粟的其他親友、學生,乃至觀念相左的人進行了接觸,做了印證性的訪談,積累了有關的第一手材料。經過前後二十餘年的準備和沉澱,他才在如王秉舟這樣一些對海粟大師有深刻了解的專家們的督促和鼓勵下,當然更重要的還是在他本人的一種自覺的責任意識和使命意識的驅使下,完成了這部著作。人們常用“十年磨一劍”來比喻慘淡經營、辛苦勞作之後的成果,也包括著作。如果從簡繁1979年與海粟大師接觸並作筆記開始算起,到他2000年完成書稿後在洛杉磯為《滄海》初版寫完自序,整整花了二十年有零的時間。其中,在海粟大師辭世後,作者全力投入寫作的時間,也有六年,再加上初版後大幅度的刪削訂正,該是八易寒暑了。如果仍以磨劍為喻,那麼《滄海》這柄劍,就是三十三年才磨成的。我不想隨便為這部紀實之作冠以“精品”的稱謂,但我相信,它的獨特價值是經得起讀者的檢驗和時間的磨洗的。

要我看,《滄海》的價值,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麵:一是它的資料文獻價值;二是它的文學價值。

從文獻價值來說,源於它的傳記性和實錄性。劉海粟實有其人,不同於一般文學作品中通過虛構、通過集中與概括而創造出來的典型人物。作為傳主的劉海粟,不僅實有其人,而且是上一世紀中國現代繪畫、現代美術和現代美術教育的開山。他創辦了中國第一所美術專科學校,第一個在美術教學中實行人體模特兒寫生,第一個實行旅行寫生和男女同校製度,創辦中國第一家專業《美術》雜誌,他藝貫中西,既擅中國畫,亦擅油畫,曾師從康南海,書藝亦高超。在20世紀的中國美術史和美術教育史上,他是以自己的業績和貢獻聳立起來的第一座山峰,不是等閑作畫師而已。他本人的個體生命史是與20世紀中國現代美術發展的曆史密切聯係在一起的。治現代中國美術史,是無論如何也難以繞過他這座山峰的。因此,簡繁在《滄海》中實錄的劉海粟在自己談話中對中國現代美術史上許多重要的人和事的追憶與評說,也包括對他個人的生活經曆,藝術實踐的回顧等等,都具備了很高的文獻價值和資料價值。另外,作者對他師從劉海粟以後這15年間乃師的行蹤、創作、交往、藝術主張、心態等的記錄與描述,多數都是他所親見的。劉海粟在1957年曾被錯劃為“右派分子”,受過二十多年的苦,複出以後的這15年,是他人生的和藝術的又一個輝煌期。因此,《滄海》中有關劉海粟這一段生命曆程的記述和實錄,由於作者親曆、親見的特殊角度,亦具有很高的資料價值和文獻價值。

從文學價值來說,《滄海》有三點值得注意:一是寫出了一個立體的、多麵的、活生生的劉海粟的藝術形象;二是作者把自己的情感、經曆和體驗也寫進了作品,沒有遮攔;三是生動地寫出了劉海粟夫人夏伊喬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