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柩所經之處都灑滿了黃沙,道路兩旁站著維護秩序的士兵和警衛。送葬隊伍在醇親王、宮中眾親王以及軍機處和內閣所有大臣的帶領下行進著。外國公使團按長幼順序排列,慢慢走在靈柩前頭,以表對慈禧太後的尊敬。在靈柩後麵的是穿著現代軍服的騎兵,而騎兵後麵是與其對比鮮明的牽著駱駝的蒙古侍從,在駱駝身上馱著在隊伍休憩之時用於遮擋慈禧太後靈柩的棚子。接著,是一排排舉著葬旗的仆役。仆役之後,是身穿深黃色袈裟的喇嘛和尚,還有一隊扛著滿族祭祀船隻、佛教象徵、鮮豔旌旗的人。除此之外,還有三輛大車,滿載繡著龍鳳的黃色絲質服飾和簾子以及慈禧太後生前最喜歡的兩個轎子的四輪馬車。
出城之後,慈禧太後的靈柩換由一百二十位轎夫抬著。而攝政王在城門與外國使團告別後,將他們安排到一個專門為他們而建的樓閣裏。攝政王帶領喪葬隊伍走到城外一段距離之後,便回到宮中,而喪葬隊伍則繼續東行。
然而光緒帝的葬禮就沒有如此奢華壯麗了。光緒帝葬禮花費不到五十萬兩,而慈禧太後的花費在一百至一百五十萬兩之間。《泰晤士報》記者評論道:“在中國,葬禮的花費多少代表著逝者地位的尊貴與否,也與他的‘麵子’密切相關。我們對比光緒與慈禧葬禮的數據之後,便會發現一些有趣的現象。”
第21章慈禧太後
在中國的曆史上,從古自今有沒有一位帝王像慈禧太後一樣,在位時期要忍受諸多偏見,而在死後又得到如此多的頌揚。
任何時代的傑出男女都會受到各方麵輿論的影響,主要包括:道德、政治或者種族傾向等。
在中國曆史上,除了慈禧太後,還有誰能夠被拿來與耶洗別、梅薩麗娜、狄奧多拉、卡德林·美第奇、葉卡捷琳娜二世對比?在當時,慈禧被稱為中國最偉大的女人,“曆史上現有的鐵娘子”以及“曆史上最強的統治者之一”。1875年至1908年間的中國曆史記錄都丟失了嗎?為什麼人們隻能從一些分析慈禧性格的文章中去認識慈禧?這些性格分析的文章使迷惑的讀者們以為當時掌控天朝大權的是兩個女子,——其中一個是麵目猙獰的惡魔,另一個是愛國而開明的,十分討人喜歡的女子。
為了從關於慈禧太後的各種評論中找出真相,我們首先應判斷她的朋友或敵人言論的誇大程度,然後對誇讚和詆毀的兩個極端進行平衡。這樣我們便不會被那些言論誤導而顛倒黑白,才能接近真實的慈禧太後。但這並不妨礙我們用發現的眼光去看待評論中兩個極端的慈禧太後,隻有多看,多發現,才會漸漸地將慈禧太後還原。
慈禧太後的反對者列出了長長一串慈禧太後的缺點:殘酷、惡毒、自私、嗜血成性、自負、道德敗壞、貪汙腐敗、鋪張浪費、極端迷信、虛偽。如果這些缺點都可以被證實,那麼慈禧太後在後來就不可能成為很多平凡人口中的偉大女性了。
但慈禧太後卻難以擺脫殘忍與惡毒的罵名。她如此殘忍地對待光緒帝,甚至連她的仰慕者都無法找到令人信服的理由為其開脫,即使她從未想過要置光緒帝於死地。自1898年以來,慈禧太後對光緒帝無情的折磨,其實比死還難受,而她對光緒帝長時間的精神折磨在曆史上也無法抹滅。
也許光緒帝對一些人來說並不重要,但就算是一個親王,他也不該遭受這樣的命運,更不該被幽禁二十餘年。變法失敗後,他眼睜睜地看著以自己名義發布的嚴懲自己變法夥伴的詔書卻無能為力,對於光緒帝而言,這定然是一個恥辱。但光緒帝在朝中屈辱的地位,也正是慈禧太後願意看到的。隻有在極少數的時候,慈禧太後會對光緒帝心生憐憫,溫柔待之,但這些都會轉瞬即逝,很快慈禧太後便會變換回冷酷無情的麵龐。
慈禧太後最想打擊報複的無疑是1898年所有的改良派。慈禧太後的黨羽們曾經說過,慈禧太後是一個極易衝動的人,但他們都極力否認是慈禧太後使得局勢幾乎無法控製。 有時候,慈禧太後會突然暴怒,做出一些無理之事。例如,1907年,慈禧太後在看完一位內閣大臣的兩位敵對者譴責其行為的奏折時,瞬時雷霆大怒,立馬將這位內閣大臣革職,不給他絲毫辯解的機會。
1898年光緒帝發動戊戌變法時,也是慈禧太後脾氣最為暴躁的時期。她不僅對改良派和他的支持者們殘酷鎮壓,對於宮中戊戌變法的支持者也同樣嚴厲打擊,他們中有很多人因此被置於死地。這一時期宮中太監死亡的數量是她統治時期最多的。這樣的結果好壞與否我們難以評價,但是我們並不能通過這些去世的太監而判斷慈禧太後是一個凶殘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