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87年,阿基米德出生於地中海中部的西西裏島。在阿基米德11歲的時候,菲迪阿斯將他送往埃及深造。阿基米德長到7歲的時候,父親為他請了最好的教師,教他數學、天文學、哲學和文學。群眾中流傳的伊索寓言、荷馬史詩,是阿基米德最愛聽的故事。這些故事給了他智慧。
阿基米德來到亞曆山大的時候,歐幾裏得已經去世,他的學生埃拉托色尼便成了阿基米德的老師。師生之間感情甚洽,他們一起討論數學、天文學、力學方麵的問題,一起看戲劇,聽音樂。每當風和日麗之時,他們還一起去散步或遊覽尼羅河。就在這種融洽的關係中,阿基米德的知識和智慧一天天豐富起來。
阿基米德從11歲去亞曆山大學習和工作,直到47歲才回到敘拉古,時間是公元前240年。在這時正是他的創造力最旺盛的時期,他被委任為亥厄洛國王的顧問,繼續從事數學和力學方麵的研究。
在阿基米德記有他靜力學研究成果的《論平麵的平衡》一書中,他從一係列公理出發,推證出物體A、B的最重mA、mB,與它們分別到支點O的距離OA和OB有如下關係:
mAmBOBOA這就是著名的杠杆原理。阿基米德非常欣賞自己的這一發現。據說,他曾以這樣的豪語評價杠杆的作用:“給我一個穩固的支點,我就能把地球挪動!”
阿基米德在流體靜力學研究上取得的一個最偉大的成就是發現了浮力定律。
他著成了《浮體論》這部流體力學的經典著作。在這本書中,他提出:“任何浸在水中的物體,它在水中失去的重量等於它所排開的水的重量。”換句話說就是:“一個密度小於水的物體,用力使它下沉,就要克服一種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於它所排開的水的重量。”這就是浮力定律,又稱阿基米德定律。這一定律,不僅僅對於水,對一切液體、氣體都適用。
阿基米德設計和製造成功了一種省力的提水機械:讓一個斜麵繞在一根軸上,構成一個類似現在的螺杆式的東西。螺杆置於一個兩端開口的圓筒內,一端裝有可使螺杆轉動的搖柄。這時,隻要把圓筒的下端置於水中,再用力輕輕搖動螺杆,水就會沿著螺紋的斜麵爬升,直到從圓筒的上端流出來。從此,這種機械被稱之為“阿基米德螺旋提水器”。為了保衛祖國,他把自己的晚年全部獻給了抵禦敵軍的器械的研究,先後研製成功投石機、回轉起重機等武器,一次又一次地打敗了羅馬軍隊的進攻。
由於阿基米德所發明的種種武器的威力,終使羅馬軍隊攻占敘拉古的意圖長期未能得逞。羅馬的海軍統帥馬塞拉斯在吃了多次敗仗以後,沮喪地說,阿基米德這個“幾何學妖怪”使我們出盡了洋相。
阿基米德用他的智慧照亮了蠻荒時代的天空,使文明的曙光照耀著歐洲大地。他像一個純真的孩童,沉醉在科學的翱翔中,渾然不受名利的影響,甚至連死亡的陰影也不能遮擋這種為科學而獻身的巨大喜悅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