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克裏斯托弗·哥倫布:新大陸的發現者(1 / 1)

因為一群勇敢的水手,世界上兩個孤獨的半球不再孤獨,在文明的流動裏,世界從此趨向完整。

自古以來,亞歐之間的貿易商道以中東為必經之地。15世紀末至16世紀初,歐洲人開辟了不經地中海,繞過非洲南端經印度洋直達東方以及橫渡大西洋前往美洲的航路,後來又完成了經美洲南端穿越太平洋、印度洋到達歐洲的環球航行,這一連串的事件總稱為“新航路的開辟”。

新航路的開辟有著深刻的經濟和社會根源。15世紀,由於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的萌芽,歐洲各國對貨幣的需求量大大增加。歐洲人狂熱地追求貨幣,渴望獲得製造貨幣的黃金。

自從《馬可·波羅遊記》在歐洲流傳以來,歐洲貪婪的貴族、商人和新興的資產階級紛紛將目光投向東方。新航路的開辟正是在西歐人尋求黃金的狂熱下出現的。此前,西方通往東方的重要商路有三條:一條在北部,經小亞細亞、黑海、裏海至中亞細亞;一條在中部,從地中海東岸經兩河流域至波斯灣,再從海路到達東方各地;還有一條在南部,經埃及的亞曆山大港到紅海,再從海路到東方。北部的一條被土耳其人占據著,另外兩條被阿拉伯商人控製著。長期以來,歐洲的貴族和商人迫切希望開辟一條繞過地中海東岸,直接到達中國和印度的新航路。

葡萄牙和西班牙是開辟新航路的急先鋒。15世紀初年,葡萄牙便開始沿非洲西海岸向南航行,70年代抵加納,80年代到達剛果和安哥拉。1486年,葡萄牙人巴托羅繆·迪亞士船長率3艘輕便帆船出航,於次年初抵達非洲的最南端好望角,因遇風暴折返裏斯本。1497年7月8日,在葡萄牙新國王支持下,達·伽馬率領4艘帆船組成的船隊從裏斯本起航,沿著迪亞士走過的航線向南航行,11月份抵達好望角,然後繞過好望角沿非洲東海岸北上,次年3月到達馬林狄港。在阿拉伯商人的領航下,達·伽馬的船隊循著阿拉伯和中國海員熟悉的航線方向,橫渡印度洋,於1498年5月20日抵達印度西海岸的卡利庫城。至此,歐洲直達印度的航路開通。

與此同時,西班牙另辟途徑,向西探航。1492年8月3日,克裏斯托弗·哥倫布受西班牙國王派遣,帶著給印度君主和中國皇帝的國書,率領三艘百十餘噸的帆船,從西班牙巴羅斯港揚帆出大西洋,向正西航去。經七十晝夜的艱苦航行,1492年10月12日淩晨終於發現了陸地。哥倫布以為到達了印度。其實,哥倫布登上的這塊土地,屬於現在中美洲加勒比海中的巴哈馬群島,哥倫布當時把它命名為聖薩爾瓦多。

1493年3月15日,哥倫布回到西班牙。此後他又三次重複他的西向航行,又登上了美洲的許多海岸。直到1506年逝世,他一直認為他到達的是印度。後來,一個叫做亞美利哥的意大利學者,經過更多的考察,才知道哥倫布到達的這些地方不是印度,而是一個原來不為人知的新的大陸。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但是,這塊大陸卻用證實它是新大陸的人的名字命了名:

亞美利加洲。

1519年9月,葡萄牙沒落貴族費爾南多·麥哲倫在西班牙國王支持下,率265名船員分乘5艘陳舊船隻從西班牙塞維利亞城的外港聖·盧卡爾港啟航,開始了西航繞過美洲駛向摩鹿加群島的計劃。11月底船隊到達巴西沿岸。次年初抵達拉普拉塔河口和阿根廷的聖馬台灣。1520年10月船隊駛入美洲南端海峽。從11月底到次年3月初,船隊在風平浪靜、一望無垠的太平洋上連續航行3個多月。1521年3月,船隊抵達馬裏亞納群島和菲律賓島。11月份航抵摩鹿加群島中的帝多利島。殘存的船員裝了一船香料後,乘坐殘存的“維多利亞號”經印度洋啟程回航,次年9月抵西班牙的聖·盧卡爾港時生還者僅18人。這樣,經過為時近3年的航行,從歐洲橫渡大西洋、經太平洋和印度洋返回歐洲的環球航路終於開通。

從歐洲繞過非洲或繞過南美洲到達亞洲的新航路的開辟,證實了地圓學說,對於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人類宇宙觀的更新具有重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