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尼古拉·哥白尼:“地心說”的掘墓人(1 / 1)

尼古拉·哥白尼(1473~1543年),波蘭天文學家,日心說的創立者,近代天文學的奠基人。

哥白尼10歲喪父,18歲時進克拉科大大學,受到人文主義者、數學教授布魯楚斯基的熏陶,三年後回到故鄉。當時已任埃爾梅蘭城大主教的瓦琴洛德,派他去意大利學習教會法規。1497~1500年間他在波洛尼亞大學讀書,除教會法規外,還研究多種學科,尤其是數學和天文學。

哥白尼在意大利的時候,因舅父的推薦,1497年被選為弗龍堡大教堂僧正。1501年他從意大利回國,正式加入神父團體。隨即他又請假再次去意大利,在帕多瓦大學,同時研究法律與醫學。1503年,他在費拉拉大學獲得教會法博士學位。1506年,哥白尼回到波蘭,1512年,定居在弗龍堡。作為僧正,哥白尼把大部分精力都用在天文學的研究上。哥白尼從護衛大教堂的城牆上選一座箭樓做宿舍,並選擇頂上一層有門通向城上的平台作為天文台。

當時的歐洲正處在黑暗的中世紀的末期。亞裏士多德-托勒密的地心說早已被改造成為基督教義的支柱。然而,由於觀測技術的進步,當時一些具有進步思想的哲學家和天文學家都對這個複雜的體係感到不滿。哥白尼也接受了這種進步思想。他在意大利時研究過大量的古希臘哲學和天文學著作。他讚成畢達哥拉斯學派的治學精神,主張以簡單的幾何圖形或數學關係來表達宇宙的規律。了解到古希臘人曾有過地球繞太陽轉動的學說,他受到很大啟發。他分析了托勒密體係中的行星運動,發現每個行星都有三種共同的周期運動:一日一周、一年一周和相當於歲差的周期運動。他認為,如果把這三種運動都歸到被托勒密視為靜止不動的地球上,就可以消除他的體係裏不必要的複雜性。因此,哥白尼建立起一個新的宇宙體係——日心體係,即太陽居於宇宙的中心靜止不動,而包括地球在內的行星都繞太陽轉動。哥白尼把統率整個宇宙的支配力量賦予太陽,各個天體則都有其自然的運動。他係統而明晰地批判了地球中心說,並且從物理學的角度對日心地動說可能遭到的責難提出了答複。

哥白尼用了“將近四個九年的時間”去測算、校核、修訂他的學說。但是,他遲遲不願將他的《天體運行論》公開出版。因為,他知道他的書一經刊布,便會引起各方麵的攻擊。當哥白尼終於聽從朋友們的勸告,將他的手稿送去出版時,他想出一個辦法,在書的序中寫明將他的著作大膽地獻給教皇保羅三世。

《天體運行論》還有另外一篇別人寫的前言。當時哥白尼已重病在身,他輾轉委托教士奧塞安德爾去辦理排印工作。這位教士為使這書能安全發行,假造了一篇無署名的前言,說書中的理論不過是為編算星表、預推行星的位置而想出來的一種人為的設計。這個“眯眼的沙子”起了很大的作用,在半個多世紀的時間裏,騙過了許多人。1542年秋,哥白尼因中風而半身不遂。1543年,當一本印好的《天體運行論》送到他的病榻的時候,他已處於彌留之際了。

《天體運行論》出版後很少引起人們的注意。一般人不能了解,而許多天文工作者則隻把這本書當作編算行星星表的一種方法。《天體運行論》在出版後的70年間,雖然遭到馬丁路德的斥責,但未引起羅馬教廷的注意。後因布魯諾和伽利略公開宣傳日心地動說,危及教會的思想統治,羅馬教廷才開始對這些科學家加以迫害,並於公元1616年把《天體運行論》列為禁書。然而經過開普勒、伽利略、牛頓等人的工作,哥白尼的學說不斷獲得發展,恒星光行差、視差的發現,使地球繞太陽轉動的學說得到了令人信服的證明。

哥白尼的學說不僅改變了那個時代人類對宇宙的認識,而且根本動搖了歐洲中世紀宗教神學的理論基礎。“從此自然科學便開始從神學中解放出來”,“科學的發展從此便大踏步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