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治·居維葉,法國地質學家、古生物學家、比較解剖學家、動物學家。
1769年,居維葉出生於蒙貝利亞爾的一個胡格諾教徒家庭。小時候的居維葉體質十分虛弱,幸虧母親的悉心照料才不至夭折。但他十分聰明,天賦極好。母親經常教他學習各種知識,他一般聽一遍就記住了。他最喜歡的是各種風景畫和布豐《自然史》中精美的彩色插圖。在15歲那年,居維葉有幸進入德國斯圖加特的卡羅琳學院學習比較解剖學。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居維葉的資助人、蒙貝利亞爾的弗雷德裏克公爵被迫退職,居維葉失去了繼續接受教育的經濟來源,被迫退學到諾曼底一位伯爵家裏去做家庭教師。
居維葉在伯爵家一邊做家庭教師,一邊利用業餘時間從事生物學研究。一個偶然的機會,居維葉遇到了農學教授泰希爾。泰希爾在詳細了解了居維葉的情況以後,對他極為欣賞。回到巴黎後,泰希爾向巴黎自然博物館館長聖提雷爾極力推薦居維葉,自稱在“諾曼底的糞土中獲得了一顆明珠”,建議聖提雷爾在巴黎自然博物館裏為居維葉安排一個研究職位。聖提雷爾接受了建議,給居維葉寫了一封邀請信,歡迎他到巴黎自然博物館來工作。
從此,居維葉的生命曆程又掀開了新的一頁。
居維葉對於生物學的一大貢獻,就是提出了“器官相關生長律”。要對古生物進行研究,隻能通過化石。可是在長期的地質變遷中,完整的生物化石很難保存下來,隻能找到一些零碎的殘片。這給古生物學的研究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難度。居維葉經過大量的考古研究後認為,每一個有機體都是一個完整的係統,它的每一個部分都必須同整體統一、協調,存在著必然的聯係。這樣,我們隻要對一隻爪、一片肩胛骨、一條腿骨、一個肋骨或其他任何部位的骨頭進行考察,就可以判斷出它屬於哪類動物的一部分,也可以據此推斷這一動物其他部位的特征。例如,古生物學家隻要看到一個偶蹄的印記,就可以得出結論:它是一個反芻動物留下來的。
可是,當居維葉剛提出器官相關生長律時,很多人都對此持懷疑態度。有的甚至對他進行挖苦、嘲諷。為了驗證自己觀點的正確性,居維葉決定進行一次試驗。他叫人從巴黎郊區的古生物化石遺址中任意取來一塊化石,進行當眾表演。化石隻露出了一丁點兒牙齒,其餘部分均被岩石覆蓋。居維葉仔細觀察了一會兒說:“這是負鼠的化石”,並立即在紙上畫出了負鼠的草圖。當人們仔細剝開整個化石時,果然發現它是負鼠化石。人們無不感到驚奇。這次試驗充分證明了居維葉“器官相關生長律”理論的正確性。後來,人們為了表彰居維葉的功績,將這種負鼠命名為“居維葉負鼠”。
居維葉的學生不相信老師真有這樣神奇的本領,決定搞一次惡作劇,對老師進行一次小小的測試。
在一個風雨大作、電閃雷鳴的夜晚,居維葉臥室的窗外出現了一隻怪獸。這隻怪獸頭上長著一對尖銳無比的硬角,頸脖上金黃色的毛一根根地豎起,眼睛裏冒著陰森可怕的綠光,張著血盆大口,露出一排銳利的牙齒,似乎餓極了。在閃電的光亮中,居維葉看見它不時地用前蹄敲打著窗戶,嘴裏似乎發出一陣陣的吼叫。
當居維葉第一眼看見這隻怪獸時,心裏確實大吃一驚。但當他看到那對尖銳的硬角和不斷敲打窗戶的前蹄時,頓時就放下心來。他點起了油燈,隔著窗戶端詳起這隻怪獸來。立刻,他就明白了這是一起惡作劇。他衝到門外,一把抓住怪獸,把它拖到了屋裏。
惡作劇被識破了,學生們哈哈大笑起來。居維葉望著這些淘氣的孩子,不由得也和他們一起大笑起來。
之後,一個學生問他:“居維葉教授,您為什麼不怕這隻怪獸呢?”
“這隻怪獸雖然看起來十分可怕,但一看它的一對硬角和前蹄,我就知道它是食草動物,根本不會吃人,相反隻會怕人。你們應該學會利用動物器官相關生長律去進行分析問題啊。”接著,居維葉又詳細講解了他識破學生惡作劇的理由。
居維葉一生著作頗多。1800~1805年,他發表了三卷本《比較解剖學講義》,1812年又發表了四卷本《四足動物骨骼化石研究》,1817年發表了四卷本巨著《動物界》,1825年提出了《地球表麵的災變論》。他在法國科學界享有崇高的地位,被稱為“生物學的獨裁者”。
1832年5月13日晚9點45分,居維葉因染上霍亂病逝世於巴黎,終年6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