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國隨著法製的健全和實施,日益興旺起來,但那些自身權益受到侵害的豪強貴族們,對耶律楚材恨之入骨,到處散布讒言詆毀他。有人說他“援用親舊,必有二心,應奏知大汗,斬殺此人。”耶律楚材聽了並不計較。好在窩闊台汗明察秋毫,深責其誣。對於謠言傳播最惡者原燕京留後長官石抹鹹得卜,太宗命耶律楚材鞫審之,耶律楚材以國事為重,不把個人恩怨記在心上,寬宏大度地奏請太宗日後處置。這種高尚的品德很受太宗賞識,他私下對侍臣說:“楚材不記私仇,真是寬厚的長者,你們應當效法他的為人。”
耶律楚材總是不放過任何一個可以諫勸國君的機會,往往因勢利導,收到奇效。有一次,窩闊台汗的寵臣楊惟中等人因包庇殺人犯被耶律楚材拘捕審問,窩闊台汗聽信讒言,盛怒之下,不辨真假,反而把耶律楚材抓起來,繼而又感到不對,有些自悔,命人把耶律楚材放了。耶律楚材卻不肯罷休,說:“臣位至公卿,輔佐陛下處理國政,陛下下令逮捕我,認為我有罪,應當向百官宣布我的罪在哪裏。現在卻又釋放我,說明我沒有罪,這樣輕易反複地處理問題猶如兒戲。如果國家真遇到什麼大事,能夠這樣處理嗎?”在場的大臣們聽後不覺大驚失色,都為他這種“犯上”的語言捏一把汗。幸好窩闊台汗不是昏君,他對耶律楚材耿直是信得過的,不僅沒有發怒,反而溫言相勸:“我雖貴為皇帝,難道就沒有一點過錯嗎!”耶律楚材借此機會,因事而發,立諫十策:信賞罰;正名分;給俸祿;官功臣;考殿最;均科差;選工匠;務農桑;定土貢;製漕運。窩闊台汗深被他的公心所感動,準令照此施行。
耶律楚材的奏議,窩闊台汗有時也不從其言,甚至一意孤行。盡管如此,耶律楚材也總是要力爭到底。公元1239年,窩闊台汗利令智昏,竟將一國課稅,轉手出售於巨商。為此,耶律楚材聲淚俱下,極言諍諫,仍未果。隻好喟然長歎:“民之困窮,將自此始!”過後,耶律楚材仍盡忠於皇上,為國事而奔忙。
元太宗十三年(公元1241年),窩闊台逝世,乃馬真皇後稱製,她寵信曾用重金行賄的奧都刺合蠻,不少貴族畏懼其勢,爭往附之,耶律楚材遭到排斥疏遠。眼見朝政紊亂,國事日非,他不忍心撒手不管,隻要發現有“不便於民”的事,還是站出來仗義直言。一次乃馬真後將蓋了禦寶的空白紙交給奧都剌合蠻,由他自行填寫官職,擅發政令,耶律楚材知道後,當著乃馬真後麵說:“天下者,先帝之天下,任用大臣,朝廷自有章法。不按規章辦事,就亂了法,這樣的詔令我不敢奉行。”經耶律楚材據理力爭,終於收回空白禦紙。
可是,事隔不久,乃馬真後又下懿旨:“凡是奧都剌合蠻提出的建議,令史必須記錄下來,如果不辦,就要斷手。”耶律楚材挺身而出諍諫道:“國家大事,先帝全都委托老臣處理,令史沒有責任。如建議合理,自當奉行。如不可行,死且不避,還怕斷手嗎?”乃馬真後聽罷怒形於色,但耶律楚材毫無懼色,慷慨陳詞:“老臣跟隨太祖、太宗三十多年,沒有做過對不起國家的事情,皇後豈能無罪而殺害老臣?”乃馬真後瞠目結舌,一時亦無可奈何。
乃馬真後三年,(公元1243年),耶律楚材因得不到信任,眼見奸佞當道,朝綱紊亂,國運不振,在憂憤中,抱恨長逝,終年五十五歲。一顆奠基元朝的智謀之星隕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