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馬哈蒂爾:注意大局的馬來西亞總理(1 / 2)

馬哈蒂爾·賓·穆罕默德曾任馬來西亞政府總理兼財政部長。

馬哈蒂爾認為,一個國家的領導人以及外交機構所從事的外交活動,其最根本的目的主要是為自己的國家謀利益,為地區的和平與穩定以及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馬哈蒂爾在為馬來西亞製定外交戰略時提出,外交要為國家的經濟服務。他本人在從事外交活動時總是時刻牢記為國家的經濟利益做具體直接的工作。馬哈蒂爾是一位十分幽默而又很富外交膽略、能言善辯的國家領導人。

馬哈蒂爾在國際社會,無論是在政治界還是經濟界都頗具號召力。他甚至常常利用出訪的機會,自動擔當國家“推銷員”的角色。20多年來,他一直擔任馬來西亞總理,參加過許多國際會議和地區性會議,出國訪問過很多國家。而他每次出訪和參加國際會議,心中總有一根“弦”,那就是宣傳自己的國家,為國家招攬生意,引資招商。他每每出國,總是帶一個龐大的代表團,其中企業家占一半以上。馬哈蒂爾思維敏銳,記憶力極強,談話不用講稿,且口若懸河,他的英語講得十分流暢。他回答記者的提問主要是從宣傳自己的國家,主動介紹國情為基調。據說,他與外國首腦討論的話題,總離不開投資和貿易這些實實在在的東西。他的目的很明確,就是為自己的國家招攬外貿,推銷馬來西亞產品。經常在首腦會議期間,利用記者招待會主動宣傳馬來西亞,反複聲稱歡迎各方麵的人士到馬來西亞。因此,馬來西亞不少人稱馬哈蒂爾為“國家的頭號推銷員”。有人還形容他是馬來西亞名副其實的“超級公關”。

馬哈蒂爾作為第三世界的代言人,敢於對西方說“不”。馬哈蒂爾是個激進的反殖民主義者,他對西方的價值觀念的影響始終保持警惕。呼籲建立“平等合作夥伴關係”。針對西方式的“民主”,他竭力提倡民族和家庭和睦,勤儉節約、尊老愛幼等東方價值觀。他多年擔任馬來西亞總理,對馬來西亞的政治穩定、經濟繁榮及國際地位的提高做出了重要貢獻,對促進東盟各國間的團結與合作發揮了十分積極的作用。由於他在這方麵發揮了重要作用,他於2001年9月與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同獲“東盟千禧成就獎”。

馬哈蒂爾性情耿直、不畏強權,在國際論壇中經常仗義執言。由於他坦率地批評西方一些國家推行霸權主義、擴張主義,贏得了許多發展中國家的欽佩。但同時也激怒了一些西方國家,經常遭到西方國家領導人和媒體的攻擊,對此他毫不在意,依然我行我素。然而,在馬哈蒂爾激烈、煽情的演說詞背後,他的外交卻是務實的。“9·11”事件後,馬哈蒂爾迅速表明反恐立場,但他又明確指出美國攻打伊拉克是違反聯合國原則的。馬哈蒂爾還提出國際新秩序不能建立在霸權統治的基礎之上,應該建立在大小國家一律平等的基礎之上。

馬哈蒂爾思路敏捷,十分健談。即使是回答一些敏感或尖刻的問題,他的語氣也很平和,但柔中有剛,一針見血。他的立場代表了第三世界人民,他的言論抒發了第三世界國家的心聲。

在馬來西亞,在東南亞地區甚至整個第三世界,馬哈蒂爾是一位十分傑出的領袖人物。馬來亞人稱他為“勇敢的象征”、“智慧的典範”和“民族的英雄”。馬哈蒂爾因其提出了鮮明的兩分法對立世界觀(東西對立、回教猶太對抗、第一第三世界分歧)而聞名於世。馬哈蒂爾常說,他與發展中國家的領導人合作最愉快。他經常為發展中國家和伊斯蘭世界仗義執言,許多第三世界國家讚譽他“有獨特的領袖魅力,有衝破藩籬的勇氣,一身是膽的堅毅,出口成章的英語,發展中國家代言人”,推崇他為“第三世界國家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