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比爾·克林頓:力圖扭轉美國頹勢的總統(1 / 2)

在阿肯色南部黑人居住地帶,有一個叫做霍普的小鎮,1946年8月19日,比爾·克林頓就出生在這裏,而他的生父早在3個月前,在經商歸來的途中翻車而身亡。

1984年初,克林頓宣布競選連任州長之職,並以64%的選民支持率連選連任阿肯色州州長。阿肯色州法律並未規定州長連任幾屆的限製,在他之前隻有兩位州長曾幹過3任。這時的克林頓已變得更加圓滑和更加自信,並著手“塑造阿肯色州的未來”,使阿肯色州躋身於美國先進州的行列,成為不亞於任何州的發達州。

1986年克林頓宣布再次競選連任州長,並以壓倒優勢擊敗來自兩黨的對手。他之所以能第四次獲得阿肯色民眾的多數選票,關鍵就是在他當州長期間落後貧窮的阿肯色州麵貌有所改變。

克林頓在阿肯色順利地做完了第四任州長。1990年3月他決定爭取連任第五任州長,並十分自信地說:“我知道許多人都認為我當州長已經當得夠長的了。可是,我認為與其他人相比,我繼續當州長最合適。”

他於1991年8月15日突然辭去民主黨領導委員會主席之職,組成一個顧問小組專門幫他研究參加總統競選的可行性問題。他的另一步棋是與在民主黨內頗有影響的黑人領袖、自由派代表人物傑西·傑克遜和解,這為民主黨實現團結掃清了拌腳石,也為克林頓參加總統競選開辟了道路。

1992年11月3日清晨。一架波音727客機在阿肯色州首府小石城機場降落。艙門打開後,民主黨總統候選人、阿肯色州州長比爾·克林頓出現在機艙門口,向歡迎的人群招手致意。

24小時之前,克林頓和他的競選班子包租了三架波音727客機,於2日出發,先後到賓夕法尼亞等8個州進行了大選前的最後一輪競選,這8個州大多是共和黨的根據地,爭取這些州的選民對克林頓至關重要,因為它們擁有任何總統候選人要獲勝所需要的270張選舉人票的一半。在29個小時的閃電式競選旅行中,克林頓沒有睡上一覺。當日晚9時45分,部分投票結果顯示:克林頓所得普選票為44%,已處於領先地位,午夜過後不久,終於傳來令人振奮的消息:大局已定,克林頓獲得全部538張選舉人票中的370張,以壓倒多數擊敗競爭對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現任總統喬治·布什和獨立候選人、億萬富翁羅斯·佩羅,當選為美國第42任總統。

1993年1月20日,47歲的年輕新總統站在國會山前,躊躇滿誌,宣誓就職。克林頓看著眼前的一切,心中憧憬著他連任下屆總統的夢,開始實現他當一名“致力於變革的跨世紀美國總統”的政治生涯。

但是,在國內外一係列嚴峻的挑戰麵前,他如何實現競選諾言,不讓選民失望,使經濟迅速回升,使人民生活水平得以提高,阻止美國綜合國力下降的趨勢,保住美國在世界的“領導”地位,將是對他的嚴峻考驗。克林頓接管的是經濟上和社會上都處於十字路口的國家。無疑,克林頓政府的政策變革能否成功將決定2000年美國在世界上的地位。克林頓斷言,沒有強大的美國經濟,就沒有美國在世界的領導地位。如果美國經濟虛弱,就不可能在國外強大。因此,必須把重振經濟擺在壓倒一切的首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