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果爾達·梅厄:以色列的女外交部長(2)(2 / 2)

巴羅佐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搭建自己的領導班子,給來自25個成員國的25名委員分配職權。本來,歐盟委員代表的是歐洲的整體利益,而不是各成員國自身的利益,委員會主席自然可以根據每人的能力和特長來分配職權。全世界都在注視著巴羅佐。德國《南德意誌報》評論說,在歐盟委員會內部職權分配問題上,巴羅佐不得不獨自應對來自25個成員國的巨大壓力。不過,重壓之下,這位老兄卻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他許下承諾,最遲在8月下旬前結束歐盟委員會的“組閣”。為此,他放棄了休假,提前來到布魯塞爾,開始馬不停蹄地對25個委員逐個麵試、考察,忙得不亦樂乎。8月12日,他在媒體驚奇的眼光中宣布,新一屆歐盟“內閣”誕生了。在這份名單中,此前最有實權、爭奪最激烈的幾個職位的分配出乎人們意料:英國和西班牙分別得到了貿易委員和經濟與金融事務委員的職位,競爭事務委員和內部市場委員則分別由荷蘭人和愛爾蘭人擔任。顯然,法、德、意三國未能獲得“理想的”位置。為了不拂三國的麵子,巴羅佐創紀錄地把副主席的席位由原來的2名擴大到5名,並把其中的3個席位分給法國、德國和意大利。這樣一來,法、德、意縱然心有不滿,也說不出什麼。

巴羅佐的“安排”可謂處心積慮,用心良苦。西方媒體驚歎:“這是一場精心安排的平衡術!”巴羅佐既維護了大國尊嚴,也照顧了小國利益;同時,他快馬加鞭的辦事速度和敢破陳規的魄力也向人們顯示了他這個新主席的“果斷”與“獨立”風格,他要做一個“不被成員國利益左右,而為歐盟整體利益服務”的委員會主席。“我組成的這個堅實班子就是為了卓有成效地工作,為歐盟的整體利益服務。”看來,巴羅佐並不像他口頭所說的那樣僅僅想做一座“溝通的橋梁”,他要帶領這個新班子大幹一場!

天有不測風雲。盡管巴羅佐“長袖善舞”,在歐盟各國犬牙交錯的利益糾葛中應付裕如,但巴羅佐的小國出身和歐盟各國錯綜複雜的矛盾決定了他的仕途必是荊棘叢生,挑戰不斷。

怎麼辦呢?撤掉布氏吧,意大利不答應,他這個歐盟新掌門的威信也必然遭到質疑。更何況,在25名新任委員中,有爭議的絕不僅僅是布蒂廖內一人,如果臨陣換將,牽一發而動全身,整個班子的命運都將受到影響;不撤吧,眼看歐洲議會內部爭議愈來愈烈,反對聲越來越強,新班子恐怕難以通過議會的信任投票。權衡利弊,巴羅佐再次施展“平衡術”。他維持了布蒂廖內的崗位,為了表示他已經充分考慮到部分議員的批評態度,又宣布將布蒂廖內的部分職權收回,由他和幾個委員組成的工作小組負責。巴羅佐希望這個“微調”能獲得議員們的滿意。同時,為了得到議員們的理解和支持,他在各黨團之間來回奔走,交換看法,真可謂苦口婆心、苦心孤詣。

振興歐洲經濟也是巴羅佐麵臨的一大挑戰和難題。尚未就職,巴羅佐就已明確表示其首要職責將是推動“裏斯本戰略”的實現,給歐洲經濟注入活力。所謂“裏斯本戰略”,是2000年歐盟裏斯本首腦會議上由歐盟15國領導人一致通過的。其主要內容是承諾加快經濟改革,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使歐盟在2010年前成為“世界上最有競爭力的經濟體”。一句話,就是要用10年的時間超過美國,獨占世界經濟鼇頭。巴羅佐的豪言壯語使整個歐洲經濟界為之振奮。然而,經濟學家指出,巴羅佐恐怕“美夢難圓”。目前,歐盟與美國的經濟差距不但沒有拉近,反而愈來愈大。在到2003年為止的10年內,美國經濟年均增長33%,歐元區經濟的年均增幅隻有21%。歐盟要在剩下不到6年的時間裏趕超美國,困難重重。巴羅佐的勃勃雄心,難免會遭遇一盆冷水。

回顧前任,無論是盧森堡人桑特的被迫辭職,掛冠而去;還是意大利人普羅迪的無心戀棧,執意隱退,似乎都昭示出“平衡木遊戲”的危險與艱辛,並時刻警告巴羅佐這位新來的“遊戲者”:一招不慎,“平衡木上的舞曲”就可能成為他政治生涯的最後“絕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