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恩利科·卡魯索
出生地:意大利那不勒斯
生卒年:1873—1921年
曆史評價LiShiPingJia:意大利著名男高音歌唱家,世界上最早有錄音記錄的歌唱家,被世人譽為“劃時代的歌王”。《華盛頓郵報》評出的千年風雲人物中,把卡魯索評為“千年最偉大的歌唱家”。
卡魯索1873年2月23日出生在意大利南部、地中海的那不勒斯。幼年時家境貧困,他的父親在一個小工廠裏做工;他的母親生了21個孩子,卡魯索是第18個。卡魯索從小就愛唱歌,9歲時參加了教堂的合唱隊。可他沒錢上音樂學院去接受正規的音樂教育。他曾去求教於當地很有名望的聲樂大師威爾琴但遭到了冷遇,後者認為他的音色不好,不同意他正式入學,但允許他旁聽。一年以後,威爾琴發現卡魯索仍在耐心地旁聽著,他被卡魯索頑強求學的決心所感動,終於決定培養這個年輕人。
卡魯索一家
青年時期的卡魯索身體瘦小,音域很窄,沒有高音,因此威爾琴規定他學男中音,並且小心翼翼地限製他隻唱些抒情曲目,當時這位大師絕沒有預料到他的這位學生將成為世界上聲音最雄壯、洪亮的歌唱家。1895年,22歲的卡魯索在家鄉的劇院以男中音首次登台,演唱了古諾的歌劇《浮士德》,但演出並不太成功。卡魯索認為自己不適合唱男中音,他相信自己有能力擴展音域而成為一名男高音歌手。於是,他開始刻苦鍛煉,調整聲區,從實踐中改進演唱方式。經過一段時間,他的音量逐漸增加,音色更圓潤、豐滿,高音也變得結實、穩定了。
1898年,卡魯索作為男高音在焦爾達諾的歌劇《費多拉》中飾演了主角羅萊斯。此後開始在歐洲各地巡回演出,頗受好評。
相關鏈接
《弄臣》
《弄臣》,又名《裏哥萊托》,是威爾第創作的四幕歌劇,劇本由皮亞維根據雨果的諷刺戲劇《國王尋歡作樂》改編。完成於1851年,同年首演於威尼斯。這部作品是威爾第最驚人的作品之一,至今久演不衰。
主人公裏戈萊托貌醜背駝,在宮廷裏當一名弄臣。年輕貌美的曼圖亞公爵專以玩弄女性為樂,而裏戈萊托常為公爵出謀,幫他幹勾引朝臣妻女的勾當,引起人們的憤恨,大家定計對他進行報複,讓他不自覺地參加誘拐自己心愛女兒吉爾達。裏戈萊托發現自己竟將女兒交給公爵後,決定雇刺客殺死他。當他從刺客手中接過裝有屍體的口袋,以為大功已成時,忽聞公爵高歌之聲,急忙打開口袋,發現裏麵裝的是奄奄一息的女兒,這使他痛苦萬分。原來,這個獲悉行刺計劃的少女對虛情假意的公爵一往情深,甘願為愛情而替公爵一死。作曲家注重加強歌劇的戲劇成分,用音樂手法將劇中人物內心的感情變化和人物性格表現得極為深刻。據說當時威爾第為防止這首歌外傳,直至最後一次排練才拿出曲譜。
1902年,他在蒙特卡羅與世界著名女高音梅爾巴同台演唱了普契尼的傑作《藝術家的生涯》,他飾演詩人魯道夫,一曲《冰涼的小手》傾倒了在場的所有觀眾,從此開始了他輝煌的歌唱生涯。卡魯索開始真正享有世界聲譽。同年,卡魯索在倫敦科文特花園皇家歌劇院演唱了威爾第的名作《弄臣》,取得了轟動性的效果和反響,被報界稱為“不朽的男高音歌唱家”。1903年,卡魯索來到美國紐約大都會歌劇院,從此以大都會為基地演唱了18年,直到逝世。
卡魯索還是世界上第一個灌製唱片的歌唱家。他最早的錄音是1902年4月11日下午在米蘭德斯旅館進行的,幾個小時之內他演唱了10首歌曲並完成了錄音工作,這是留聲機發明史上最重要的插曲之一。這對當時還不到30歲的年輕男高音歌手的藝術生涯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這個超凡的成就很快使他名揚四海。留聲機公司的代理經理弗裏德·蓋斯伯格回憶說:“1902年3月,卡魯索在斯卡拉歌劇院演出,我完全被他那扣人心弦的歌聲迷住了,所以我力邀他與我簽錄音合同。事實證明,我們的合作取得了爆炸性的成功。”卡魯索第一張唱片的質量有力地推動了留聲機作為一種正規音樂媒介地位的確立。在前無線電時代,單麵的紅蠟的唱片使卡魯索的聲音得到了廣泛的傳播,甚至那些遠離其巡回演出路線的人們也能欣賞到。卡魯索去世70多年後,他的名字仍然家喻戶曉,並仍然是我們稱為歌劇黃金時代——一個群星燦爛的音樂時代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