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到處都有高級政客因受賄或以其它手段來踐踏公眾的信任而被捕的例子。當這樣的人被捕時,他們往往起訴為自己辯護,聲稱每個其他人也都在行騙。如果認真對待這種辯護,看來那就意味著行騙的政客會逍遙法外,除非懲罰事有先例。培根服罪的話卻與眾不同:“我是這五十年來英國最正義的法官,但給我的定罪卻是這兩百年來議會所做的最正義的譴責。”
有這樣一種積極而充實的政治生涯,似乎就無暇去做任何其它事情。但是培根不朽的名氣和在本冊中占有的名次皆因他的哲學著作,而不是他的政治活動。他的第一部重要著作《隨筆》最初發表於1597年,以後又逐年增補。該書文筆言簡意賅、智睿奪目,它包含許多洞察秋毫的經驗之談,其中不僅論及政治而且還探討許多人生哲理。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話:
青年人更適之發明而非為判斷,更適之實幹而非為商議,更適之創新之舉而非為既定之業……老年人否定之多,磋商之久,冒險之少……若青老兩結合,必將受益匪淺,……因為彼此可以取長補短……(《談青年和老年》)有妻室兒女者已向命運付出了抵押品……(《談婚嫁與單身》)。但是培根最重要的作品是論述科學哲學的。他計劃分六個部分來寫一部巨著《偉大的複興》。打算在第一部分重申我們的知識現狀;第二部分描述一種新的科學調查方法;第三部分彙集實驗數據;第四部分解釋說明他的新科學工作方法;第五部分提出一些暫定的結論;最後一部分綜述用他的新方法所獲得的知識。可想而知,這項宏偉的計劃——可能是自從亞裏士多德以來最有抱負的設想——從未得以完全實現。但是可以把《學術的進展》(1605年)和《新工具》(1620年)看作是他的偉大著作的頭兩個部分。
——傳世佳言——
知識就是力量。
書有可淺嚐者,有可吞食者,少數則須咀嚼消化。
青年人更適之發明而非為判斷,更適之實幹而非為商議,更適之創新之舉而非為既定之業……老年人否定之多,磋商之久,冒險之少……若青老兩結合,必將受益匪淺,……因為彼此可以取長補短……
《新工具》也許是培根最重要的著作。這部著作基本上是號召人們采用實驗調查法。由於完全依靠亞裏士多德演繹邏輯方法的荒誕可笑,因而需要一種新的邏輯方法——歸納法。知識並不是我們推論中的已知條件,而是要從條件中歸納出結論性的東西,更確切地說是我們要達到目的的結論。人們要了解世界,就必須首先去觀察世界。培根指出要首先收集事實,然後再用歸納推理手段從這些事實中得出結論。雖然科學家在每一個細節方麵並不都是遵循培根的歸納法,但是他所表達的基本思想對觀察和實驗有重大意義,構成了自那時起科學家一直所采用的方法的核心。
培根的最後一部著作是《新西特蘭提斯島》,該書描寫了太平洋的一個虛構的島上的一個烏托邦國家。雖然書中的背景令人想起托馬斯·摩爾爵士的烏托邦,但是其整個觀點則截然不同。在培根的書中,他的理想王國的繁榮和幸福取決於而且直接來自於集中精力所從事的科學研究。當然培根是在間接地告訴讀者科研的明智應用可以使歐洲人民與他的神秘島上的人民一樣繁榮幸福。
1626年3月底,培根坐車經守倫敦北郊。當時他正在潛心研究冷熱理論及其實際應用問題。當路過一片雪地時,他突然想作一次實驗,他宰了一隻雞,把雪填進雞肚,以便觀察冷凍在防腐上的作用。但由於他身體孱弱,經受不住風寒的侵襲,支氣管炎複發,病情惡化,於1626年4月9日清晨病逝。
人們完全可以說弗朗西斯·培根是一位真正的現代哲學家。他的整個世界觀是現世的而不是宗教的(雖然他堅信上帝)。他是一位理性主義者而不是迷信的崇拜者,是一位經驗論者而不是詭辯學者。在政治上,他是一位現實主義者而不是理論家。他那淵博的學識連同精彩的文筆與科學和技術相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