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桑代克

出生地:美國馬薩諸塞州

生卒年:1874—1949年

曆史評價LiShiPingJia

桑代克(Edward.Thorndike)美國心理學家和教育家。美國哥倫比亞學派的主要代表,動物心理實驗的首創者,教育心理學體係和聯結主義心理學的創始人。與吳偉士共同研究學習遷移,並設計了心理測驗,為美國教育測驗運動的領袖之一。

1874年,桑代克生於馬薩諸塞州威廉斯堡一個牧師家庭。1891年,進威斯萊大學學習,臨畢業前一年開始學習心理學。1895年,獲文學學士學位,同年轉入哈佛大學,跟著著名心理學家詹姆士做研究。1896年,在哈佛大學開始了關於動物學習的研究。以後得到卡特爾的幫助,轉入哥倫比亞大學學習。1898年,在卡特爾的指導下獲博士學位。1899年,任哥倫比亞大學師範學院的心理學講師。1903年,升為該院心理學教授。在任教期間,根據卡特爾的建議,把對動物研究的技術應用於兒童及年輕人,以後越來越多地用人做被試者,用大部分時間研究人類學習、教育及心理測驗,成為心理測驗運動的領導人物。此外,還創建並主持教育科學研究所的工作,培養了大批教師、教育行政領導人員和教育心理學研究人員。桑代克在學院任教40年之久,於1940年退休。1942年返回哈佛大學任詹姆士講座教授,以此紀念40年前支持他進行小雞實驗的大師——詹姆士。1949年逝世。

“聯結”是桑代克教育心理學的核心概念。起初,桑代克用小雞做實驗,訓練它們走用書隔起來的迷宮。以後,他又用貓和狗作被試者,並使用自己設計的迷箱,進行動物學習的研究。根據這些實驗,桑代克認為,動物的學習就是刺激和反應之間形成的聯結,並把這種看法照搬到人類的學習。英國的聯想心理學早已提出過關於聯結的概念(最早見於洛克的《人類理解論》)。桑代克在實驗的基礎上,根據機能主義的觀點,以刺激與反應的聯結,代替了觀念的聯合。

——傳世佳言——

凡是存在著的東西,都是以基本種量的形式存在。徹底的認識不僅包括對質的方麵的認識,也包括對量的方麵的認識。

桑代克根據自己對學習的實驗研究,並總結以往有關教育心理學的探索,開始確立教育心理學的名稱及其體係,使教育心理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他把教育心理學的對象確定為研究人的本性及其改變的規律,它由人的本性、學習心理學和個別差異三部分組成。桑代克把行為分為先天的反應趨勢(本能)和習得的反應趨勢(習慣)兩類。他重視本能,視之為一切行為的基石。本能的特點是不學而能,是先天的聯結,而習慣是後天的聯結。桑代克指出,人性隻是為教育提供了出發點,教育的真正任務是根據人的需要來逐漸改變人性。因此,他重視研究人的學習的規律。

在桑代克的動物實驗中有一個著名的“餓貓逃出迷籠實驗”。桑代克設計了“桑代克迷籠”,將餓貓關入此籠中,籠外放一條魚。餓貓急於衝出籠門去吃籠外魚,但是要想打開籠門,餓貓必須一氣完成三個分離的動作。首先要提起兩個門閂,然後是按壓一塊帶有鉸鏈的台板,最後是把橫於門口的板條撥至垂直的位置。經觀察,剛放迷籠中的餓貓以抓、咬、鑽、擠等各種方式想逃出迷籠,在這些努力和嚐試中,它可能無意中一下子抓到門閂或踩到台板或觸及橫條,結果使門打開。多次實驗後,餓貓的無效動作越來越少,最後一入迷籠就會立即以一種正確的方式去觸及機關打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