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庫爾特·勒溫
出生地:普魯士波森
生卒年:1890—1947年
曆史評價LiShiPingJia
庫爾特·勒溫(Kurt.Lewin)德裔美國心理學家,拓樸心理學的創始人,格式塔心理學的後期代表人,傳播學的奠基人之一,場論的創始人,實驗社會心理學的先驅,以研究人類動機和團體動力學而著名。他試圖用團體動力學的理論來解決社會實際問題,這一理論對以後的社會心理學發展有很大的影響。
1890年9月9日,庫爾特·勒溫生於普魯士的波森省一個小村莊。兄弟姐妹四人,他排行第二。父親擁有並經營一家百貨店。1905年,全家遷往柏林,他在柏林上完中、小學,當時想去弗賴堡大學學醫,但很快他放棄了這種想法。在慕尼黑大學上了一學期,於1910年回到柏林。在柏林攻讀心理學博士學位。他的主要教授卡爾·施通普夫是一位深受尊重的實驗心理學家。勒溫在1914年完成博士生必修課,作為步兵在德國軍隊服役四年,他從士兵一直提升為中尉。戰爭結束後,他回柏林大學在心理研究所作教員和研究助教。他是一個善於激發學生興趣的教員,很多學生紛紛跑到他班上,並在他指導下做研究工作。
在柏林大學,他與完形心理學兩位奠基人馬克思·違特海默和法沃爾夫岡·克勒相識。他受到他們觀點的影響,但沒有成為完形心理學家。他也受到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影響。1926年,他晉升為教授。在柏林大學期間,勒溫和他的學生們出版了一係列精彩的論文。
希特勒掌權時,勒溫在斯坦福大學任訪問教授。他用很短時間回德國料理私事後又回到美國度過他後半生。他在康奈爾大學任兒童大學教授兩年(1933—1935年)。之後,他被任命為衣阿華州立大學兒童福利所心理學教授。1954年,勒溫接受馬薩諸塞理工學院團體動力學研究中心教授和主任的職位。同時,他還是美國猶太人會議的社會相到關係委員會主任,該會從事社會問題研究。1947年2月12日,他因心髒衰竭於馬薩諸塞州紐頓維爾突然逝世,享年56歲。
相關鏈接
心理學流派
心理分析學派,有一套本能動力論,強調本能的發泄、本能的壓抑以解釋人的行為。而且在輔導方麵,心理分析確有其重要的貢獻。
行為學派,源於當時方法過於主觀,而缺乏客觀性,建立強烈的實驗風格,凡事均必須是可客觀測,並強調刺激與反應的連結,而不考慮內部的曆程。在確立心理學客觀的量測,行為主義的貢獻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