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名人勤奮佳話(4)(2 / 3)

列寧的快速讀書法

一位老布爾什維克勒柏辛斯卡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次,她看到列寧手裏拿著一本很厚的外文書,快速地翻動著,便問道:

“弗拉吉米爾·伊裏奇,你在幹什麼?”“幹什麼?”列寧驚奇的抬起頭說:“我在看書。”你怎麼看得那麼快?你是全看,還是隻瀏覽一下?“”當然是全看,而且是很仔細地看。“”能看得那麼快嗎?“”完全可以。“列寧笑了笑說道:“你說得對,我看得很快,但不這樣快不行啊,我已經養成這樣的看書習慣了。我必須看很多書。因此,慢慢看是不行的。”從這段話可以看出:第一、列寧承認自己有一種獨特的快速閱讀法;第二,這種方法是自己練出來的。

蘇維埃政權成立的頭幾年,有一個早在革命前就認識列寧的同誌。他每天注意觀察列寧讀書。此人就是邦奇--布魯那維奇。他寫道:

“當我看見列寧讀書時,我覺得他不是一行一行地看,而是一頁一頁地看,並很快地掌握了所讀的一切東西,而且掌握得異常深刻和準確。過一段時間,他還能憑記憶援引某些句子和段落,還象他剛剛讀過的東西,有過長期的專門的研究一樣。”每一個見過列寧讀書的人,都試圖根據自己的看法解釋列寧快速閱讀的秘訣。

克爾日紮諾夫斯基在談到自己這位偉大的朋友讀書時,這樣說道:“列寧讀書具有下列特點:他那炯炯有神的目光沿著書頁快速移動,好似縱向閱讀。這是一雙真正的’慧眼‘,什麼也逃不過這雙眼睛。”列寧閱讀速度快,在很大程度上與他的思想敏捷,學識淵博有關係,但不僅在於此。克魯普斯卡婭揭開了這個謎底。她說:“當他閱讀時,精神非常集中、緊張,所以閱讀很快。”具有這種最大集中力,才使列寧掌握和記住了所讀的東西。

列寧的“幾乎全部”

列寧一生讀過許多書。據《列寧是怎樣寫作和學習的》一書記載,僅在《列寧全集》中,列寧引用自己看過的書就有一萬六千冊,其中俄語書一萬二千冊,各種外語書四千多冊。一九二零年九月十六日,列寧在填寫《俄共(布)莫斯科組織黨員重新登記表》時,在“你讀過哪些馬克思、恩格斯、列寧、考茨基和普列漢諾夫的著作”這一欄裏,列寧在馬克思、思格斯、考茨基和普列漢諾夫的名字下麵各畫了二道線,然後寫上“幾乎全部”幾個字。列寧在生命最後幾個月,臥病在床,他仍經常請克魯普斯卡婭在黃昏時給自己朗讀文學作品,甚至在逝世的前二天,克魯普斯卡婭還在晚上給他念傑克·倫敦的《熱愛生命》這一短篇小說。

然而,列寧也絕不是毫無目的地博覽群書,他看書都是有嚴格的計劃和明確目的的。他認為,一個自學者應該選擇自己關心的問題,進行有係統的研究才有所得益,他曾勸告他的弟弟:“最好有係統地研究點東西,不然這樣一段一段地讀,沒有多大好處。”列寧看書非常認真,也講求效果。早晨頭腦比較清醒,他就讀比較深奧的書籍,一些比較容易的則放到下午去看。他甚至把翻閱字典作為一種“休息”。列寧看書還經常做筆記和摘錄,並且認真思考所讀過的東西,就如同蜜蜂采蜜一樣,日積月累,持之以恒。列寧獲得了淵博的知識,並把它全部獻給了無產階級事業。

自學成才的愛迪生

愛迪生是美國著名的發明家。這位偉大的發明家,是一個連小學一年級也沒有念完的農民的兒子。

愛迪生7歲上學時,由於他愛提各種奇怪的問題,被老師看成笨學生,結果隻上了三個月學,就離開學校。從此愛迪生走上了自學的道路。

輟學回到家裏,在媽媽的指導下,愛迪生自學了英語、算術、化學、地理、曆史等多門課程,11歲時,他已學到許多學科的知識,還讀了牛頓、法拉第等大科學家的著作。他最喜歡化學。把自己積攢的全部零用錢用來買化學參考書和一些實驗用的儀器和藥品,自己動手做實驗。

12歲時,由於家境貧苦,愛迪生不得不去火車上當報童,一邊賣報,一邊利用空餘時間看書和做化學實驗。經過爭取,他被允許在一節空車廂中做試驗。一次,因火車震動太大,引起化學藥品著火,車長一怒之下,狠狠打了他一個耳光,致使他右耳永遠失去聽覺。愛迪生被迫流落他處,繼續尋找職業,但仍利用一切機會刻苦自學和做實驗。16歲那年,他終於發明了自動發報機。

以後,他雖然有許多發明,得到了一筆不小的收入但仍然節衣縮食,把省下的錢全部用來買書和購置實驗設備,勤奮自學。一次、他買到一部《法拉第全集》,馬上就讀起來,一直讀到第二天拂曉。別人問他,難道你不知道困和餓嗎?愛迪生回答說,人生太短促了,要學的東西和要幹的事是那麼多,我不爭分奪秒怎麼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