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附錄:陳新逃亡日記摘錄(5)(1 / 3)

6月4日上午8時上班後,楊淑華卻沒有到單位,行裏馬上派人到她家裏去找,但楊淑華和她丈夫都不在家。後來經過多方查尋得知,楊淑華和她的丈夫李曉路前一天就乘車離開了任丘市。人行領導深感此事重大,隨即向上級作了彙報。

“9764”專案組宣告成立。偵查行動方案初步敲定,一是請上級銀行派金融專家來協助專案組查賬,弄清賬目的來龍去脈;二是專案組迅速行動,盡快將楊淑華抓捕歸案。

楊淑華貪汙1500萬元畏罪潛逃的報告,以最快的速度傳到北京最高人民檢察院反貪汙賄賂總局和中國人民銀行總行。有關領導機關迅即將這一全國罕見的特大貪汙案件向國務院主要領導作了報告,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朱鎔基做出指示:嚴肅查辦,盡快辦結。

很快,公安部向全國各地和邊境口岸發出了對楊淑華和李曉路的通緝令。

應“9764”大案專案組之邀,河北省人民銀行連夜從全省各專業銀行調集20多名專家趕赴任丘,配合檢察機關查賬。銀行辦公樓的大會議室裏徹夜燈光通明,專案組幹警和雲集於此的金融專家們聯手工作,度過了一個又一個不眠之夜。

8天8夜過去了,由於專案組和金融專家們辛勤細致的工作,楊淑華貪汙1500萬元的真相清晰地展示在人們的麵前。核查表明:從1994年1月11目到1995年11月29日,楊淑華利用擔任聯行複核員的便利條件,采取各種手段先後作案11次,竊取銀行資金1500萬元,其中最大的一筆達500萬元之巨,最小的一筆也有7萬元。從作案時間上看,那時正值華路貿易公司衰敗之際,很明顯,楊淑華貪汙的資金都用於經商了。

對各方麵報來的情況進行了細致的分析判斷,確定他們極有可能逃往內蒙古、山西、山東、河北、廣東、海南等地。

從6月13日開始,各追捕追贓小組奔赴上述地區,開始了大規模的追擊。

轉眼近百天過去了,各追捕組陸續返回了任丘。幹警們雖然曆盡艱辛將楊淑華彙往外地的巨款大部分追回,但一直未發現楊淑華、李曉路的蹤跡。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追捕楊淑華、李曉路的工作一時受阻,但市檢察院檢察長李進友、副檢察長鄭烊光認為,專案組的前段偵查方案是正確的,將楊淑華盜用的1500萬元追回來近千萬元就是一個很大的勝利。專案組對前段的工作進行了總結和反思。針對楊淑華夫婦已經逃到泰國的傳言,專案組分析認為,兩口子跑到國外的可能性極小,因為他們潛逃時匆忙,身上帶的錢不多,沒有足夠的資金,他們是不敢邁出國門的。目前蹤跡難尋,主要是他們剛剛逃出不久,近期內肯定比較警覺,隱蔽較深。專案組動員參戰幹警堅定信心,並對下階段的偵查策略進行了調整和完善,要造成一種內緊外鬆的形勢,使楊淑華、李曉路產生錯覺和麻痹,趁其不備再收法網。

冰天雪地大海撈針找出一條新線索

1997年11月初,一條重要線索引起了檢察官們的注意。據一位與李曉路熟悉的人講,李曉路在辦華路公司時,曾聘過一個哈爾濱男青年霍玉仲為副經理兼保鏢,後來兩人因為經濟問題發生矛盾,1996年5月,霍王仲憤而辭去副經理,返回哈爾濱老家。臨走時,李曉路將自己的手機送給霍當作紀念。

李曉路會不會投奔到當初翻臉的霍玉仲那裏呢?專案組認為,越是容易忽視的地方,越可能潛藏著更大的意外。檢察院反貪局偵查一科副科長於龍飛等人通過技術偵查手段,發現6月3日之前,楊、李兩人曾多次撥過這隻手機的號碼,而從6月4日之後,這部手機卻再也沒有使用過。於龍飛他們判斷,這決不是偶然的巧合。

檢察長李進友聽取了於龍飛的彙報後,果斷決定,組成追捕組,迅速秘密趕赴哈爾濱,通過霍玉仲追蹤楊、李的下落。11月17日,由於龍飛率領的追捕組乘機飛抵北國冰城哈爾濱。

霍玉仲小名大仲,36歲,1.78米的個頭,人稱仲哥。據說,霍特別狡詐,回哈爾濱後曾騙過許多人錢財,一個被騙的外地老板曾出資8萬元雇用職業打手斷掉霍的一條胳膊。誰知霍玉仲神出鬼沒,這位打手最終沒有完成“任務”,隻好悻悻返回。霍知道自己的仇人多,所以從不照相,就連他使用的身份證也是借用他的雙胞胎弟弟的。據知情人講,霍玉仲現住在哈爾濱市革新街某處。與這樣一個心狠手辣、奸詐狡猾的對手較量,於龍飛等人深感此行責任重大,使命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