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教師工作士氣及其影響因素研究(1)(1 / 2)

陳慶章

一、教師士氣及其研究的意義

所謂士氣,是指人們工作的精神麵貌、進取精神。士氣一詞來自軍隊用語。孫子兵法中提到:“避其銳氣”就是指避開敵人旺盛的士氣。士氣是力量與求勝的本能感覺,是從內心最初發出自信的意識,是不屈不撓的能力及確保勝利的信念。英文字典對morale(士氣)的解釋是“Morale is the amount of confidence and cheerfulness that a group of people have”,意思是士氣是一種團體間所擁有的信心和愉悅的總稱。

拿破侖曾說:“戰爭勝敗因素中,士氣占75%,人力隻有25%。”從教師角度看,有高昂士氣的教師,才會全心傾注於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的工作,才會為學校和學院確定的目標而努力奮鬥。教師的工作熱忱,對教育效果有決定性的影響,教師的士氣因素遠勝於財力物力因素,教師士氣關係到學校這一組織的健康。教師士氣高昂,則有活力、能團結、重榮譽、成員相互激勵,這些特征標誌著學校是健康的。教師的士氣直接影響學生的成就[1],具有高昂士氣的教師與學生有較佳的互動,不但教學效果好,學生也較積極主動[2]。教師士氣的高低,不但影響教學質量,也影響到學生的人格成長。因此,研究教師工作士氣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從目前教師心態來看,盡管教育備受社會重視,但多數老師心中的教育事業仍被樸實地看作是良心工作。隨著高等教育大發展和市場經濟發展,教師心態正悄悄發生重要變化,教育似乎已經從“事業”演變為一種“行業”或“職業”。教師職責多樣化、壓力增大、崗位競爭、大學行政化趨向、工作聘期製、教師工作量化考核等等,都嚴重影響到教師的“寧靜”,進而影響到教師工作士氣。如何理解、引導和化解這些影響士氣的因素,提高教師工作士氣,持久保持學校成為積極健康的組織,直接關乎學校發展和學校既定目標的實現,也是重要的教育和管理研究課題。

二、教師士氣的特征

有許多研究者,曾為教師士氣下定義,也有比較教師高士氣與低士氣的特征的研究。[3]研究表明,對士氣高低的總體看法較為一致,但是具體描述教師高士氣的特征的研究,卻未曾發現。筆者認為以下特征更能表達教師工作士氣特點:

1.和諧。教師具有高昂的士氣,就會有圓融的溝通能力,能控製情緒反應,表現良好的人際互動,展現人文素養,成員間同心協力、同心同德,學校呈現和諧的氣氛。

2.合作。教師具有高昂士氣,必能理解和認同學校目標及價值,其思想言行會以團體的動機為出發點,而不以私利為重,同事彼此合作無間,視團體成敗與團體榮辱為個人的成長與榮辱,為學校盡心盡力。

3.熱忱。教師具有高昂士氣,才能喜歡所承擔的具體工作,願意以較大的熱情投入到學校組織的相關活動中。

4.包容。教師具有高昂士氣,能表現高度的挫折容忍度和不同意見的包容度,減少負向的思考,能站在對方角度思考,雖未必同意他人意見但尊重他人意見,意見有建設性。

5.進取。教師具有高昂士氣,則勇於接受挑戰,盡心為教育事業付出,並能不斷充實專業知識和能力。主動積極地參與改革,積極主動地開拓。

6.德才。教師具有高昂士氣,表現致力於教學和科研的研究工作中,時時以學生的成長為出發點,安排最佳的教學藝術,讓教學更有效果。並能力行身傳言教,以身作則,表現出應有的專業道德和學識,德才兼備,為學生的良好典範。

上述教師士氣的特征中,以“和諧”的特征為最重要。因為缺乏“和諧”的合作,是虛浮的合作,容易因缺乏誠意而離散;缺少“和諧”的熱忱,是不穩的熱忱,容易因挫折而減退;少了“和諧”的包容,可能因過度壓抑而轉化為衝突;在“和諧”的組織裏,才會有穩定的組織成長;德才兼備的教師,不但可以為人師,且會力求組織的“和諧”;而且“和諧”乃“合作”的基礎,“和諧”又“合作”的組織裏,其團體目標就有一致性;在“和諧”的組織氣氛中,“熱忱”就會發散進而感染其他教師;在充滿“和諧”與“包容”氣氛的組織中,容易把事情向正麵考慮;在“和諧”的組織裏,成員較能相互支持並共同發展;若“德才”中有“和諧”滲入,在各種事情中就會較好地體現大學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