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光華和徐秀蘭扛著出頭回家了,這大熱天的還要忙農活確實很辛苦。
“爸、媽。”汪禮霖已經能做到忍住情緒了,雖然看到黑瘦的父母很心疼,“你們先洗把臉,等下吃飯。”
徐秀蘭很高興,看著大兒子說道,“燒好飯了?”
“嗯,炒了個茄子,燒了個雞蛋。”汪禮霖也笑著回答,一家人在一起的感覺很好,“下午看看小洵能不能釣一碗魚,釣的到就加個餐。”
本來沒多少表情的汪光華也忍不住笑罵道,“指望他釣一碗魚?我們一家人餓死了也等不到他釣的那碗魚,他就是去河裏玩水!”
在睡覺的汪禮洵一骨碌爬了起來,很激動的說道,“我吃了飯就去釣魚,肯定能釣到!”
信了你才有鬼,說什麼釣魚,可不就是想要去河裏遊泳麼!
“哥燒飯不好吃,鹽放少了!”汪禮洵夾了筷子茄子,不高興的說道,“哥,你不舍得放鹽還是怎麼了?”
汪光華沒好氣的瞪了一眼小兒子說道,“那你來燒飯好了!你老大就平常看看,這都能學會燒飯。你呢,你總是圍著灶台轉,也沒看到你學會燒個菜。”
汪禮霖燒菜的口味偏淡,或許是因為‘長時間’在外地生活。而老家這邊,燒菜的時候油鹽會比較重,所以家裏人可能一時半會兒還真的不習慣這些清淡的口味。
其實汪禮霖也知道,父親有那麼寵弟弟。
因為弟弟出生之後就經常生病,當時很多人都以為汪禮洵長不大。也因為才一歲多的時候汪禮洵摔了一跤,當時腦袋腫起來很大的大血包……小時候經常生病是一回事,也因為這小子比較活潑,喜歡說話。而汪禮霖,有那麼點悶葫蘆。
也包括父親其實是比較傳統的中國式的父親,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或許也是汪禮霖是第一個孩子,所以他的父母那個時候也需要學會身份的轉變,很多東西也沒有經曆。
吃好飯,汪禮霖將碗一推。汪禮洵老實的收拾著碗筷,不能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而是有些時候哪怕家裏人寵著,也需要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說洗碗。
汪禮霖想了想,對父母說道,“我去小叔家借魚竿,下午我也去釣魚。”
看了看外麵的太陽,汪光華擔心的說道,“要不然晚點出去,你一直經不住曬。好不容易才中暑好了,要是再曬暈了就不好。”
汪禮霖笑了笑,他可沒有那麼虛弱,“爸,放心好了,到時候找個樹蔭底下釣魚就好。”
小叔汪光前沒有讀過書,是個老實巴交的人,可能也就是抽煙喝酒和釣魚這點愛好了。但是和無數農民一樣,哪怕舍得下力氣,每年也賺不到多少錢。
家裏本來就隻有不到七畝地,而且糧食也不值錢。對現在很多的農民來說,全年的總收入可能不到一千塊錢。刨除家裏的開支、種田的成本,一年能攢個兩三百就很不錯了。
“小叔,我把魚竿扛走,下午去釣魚。”走到小叔家,汪禮霖沒有客氣。
汪光前指了指灶屋說道,“那你拿去,曉得在那挖蚯蚓吧?你表伯家屋後麵蚯蚓多,你要釣魚的話去那邊挖蚯蚓。”
這些事情汪禮霖還真的不是很懂,可是他知道有人懂。
“小洵曉得,等下喊他去挖蚯蚓。”
汪光前也笑了起來,大侄子愛幹淨、不喜歡出門,看到大太陽基本上就頭暈。但是那個小侄子就另外一個樣,一個夏天就是光著膀子、光著赤腳到處跑。
看了看坐在地上的堂妹,汪禮霖招呼道,“娟娟,把欣欣也帶著,我帶你們去釣魚。”
小嬸也沒在意,倒不是說重男輕女就不在意孩子。而是說這樣的事情是很正常的,農村裏就是這樣,哥哥姐姐比弟弟妹妹年齡大兩三歲,那就會經常幫忙帶帶弟弟妹妹。
“把草帽戴著,外麵太陽太大了!”
洗好碗的汪禮洵早就等不及了,一看到汪禮霖回家立刻說道,“哥,我去找猴子,你去大河灘,我挖好蚯蚓就去找你!”
猴子,就是堂叔家的小子,和汪禮洵同年,也是同班,關係很好。
帶了一小壺水,汪禮洵那小子出門釣魚肯定是不帶水,可是汪禮霖不會這樣。再者說了,帶著兩個小堂妹一起出去釣魚,總該準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