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三十六計(2 / 3)

當然,我們也應該看到“三十六計”在不斷滲入到人際關係領域之後,對中國人的生存心態也構成了相當程度的消極影響,至少如“敗戰計”中所設計諸項,在我們生活中,鮮有可取者,但實際卻不乏善為此類者。究其緣由,不可否認“三十六計”作為智慧觀念具體化的解釋者,其負麵影響絕對不容忽視。而且,過分信奉和依賴於計謀化的處世之道,更會導致人們自私、虛偽心態的惡性膨脹,這些都是我們在閱讀此書時必須采取批判態度、引起高度重視的地方。

再者,從軍事謀略的整體性特征來看,《三十六計》更多地著重於軍事手段“術”的方麵的設計,較為局限於具體而微的操作方法,而不是像《孫子兵法》那樣具有大家風範的恢宏氣度,因此在兵法思想發展的曆史地位上遠遠不及後者。其不計社會倫理價值,過分強調自身利益得失的“道術”傾向,不但很大程度限製了它的邏輯與體係方麵更深層次的拓展可能,反而有使兵學思想流入歧途之虞,這也是我們在研究這部書時需要引以為鑒的。

片段精讀

第一套勝戰計

第01計瞞天過海:備周則意怠,常見則不疑。陰在陽之內,不在陽之對。太陽,太陰。

第02計圍魏救趙:共敵不如分敵,敵陽不如敵陰。

第03計借刀殺人:敵已明,友未定,引友殺敵。不自出力,以《損》推演。

第04計以逸待勞:困敵之勢,不以戰。損剛益柔。

第05計趁火打劫:敵之害大,就勢取利,剛決柔也。

第06計聲東擊西:敵誌亂萃,不虞。坤下兌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第二套敵戰計

第07計無中生有:誑也,非誑也,實其所誑也。少陰、太陰、太陽。

第08計暗渡陳倉:示之以動,利其靜而有主,“益動而巽”。

第09計隔岸觀火:陽乖序亂,陰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勢自斃。順以動豫,豫順以動。

第10計笑裏藏刀:信而安之,陰以圖之。備而後動,勿使有變。剛中柔外也。

第11計李代桃僵:勢必有損,損陰以益陽。

第12計順手牽羊: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少陰,少陽。

第三套攻戰計

第13計打草驚蛇:疑以叩實,察而後動。複者,陰之媒也。

第14計借屍還魂:有用者,不可借;不能用者,求借。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第15計調虎離山: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誘之,往蹇來返。

第16計欲擒姑縱:逼則反兵,走則減勢。緊隨勿迫,累其氣力,消其鬥誌,散而後擒,兵不血刃。需,有孚,光。

第17計拋磚引玉:類以誘之,擊蒙也。

第18計擒賊擒王:摧其堅,奪其魁,以解其體。龍戰於野,其道窮也。

第四套混戰計

第19計釜底抽薪:不敵其力,而消其勢,兌下乾上之象。

第20計混水摸魚:乘其陰亂,利其弱而無主。隨,以向晦入宴息。

第21計金蟬脫殼:存其形,完其勢;友不疑,敵不動。巽而止蠱。

第22計關門捉賊:小敵困之。剝,不利有攸往。

第23計遠交近攻:形禁勢格,利從近取,害以遠隔。上火下澤。

第24計假道伐虢:兩大之間,敵脅以從,我假以勢。困,有言不信。

第五套並戰計

第25計偷梁換柱:頻更其陣,抽其勁旅,待其自敗,而後乘之。曳其輪也。

第26計指桑罵槐:大淩小者,警以誘之。剛中而應,行險而順。

第27計假癡不癲:寧偽作不知不為,不偽作假知妄為。靜不露機,雲雷屯也。

第28計上屋抽梯: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斷其援應,陷之死地。遇毒,位不當也。

第29計樹上開花:借局布勢,力小勢大。鴻漸於陸,其羽可以為儀也。

第30計反客為主:乘隙插足,扼其主機,漸之進也。

第六套敗戰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