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概述
概括:益智之薈萃、謀略之大成
入選理由
《三十六計》堪稱是我國傳統兵家文化百花園中一朵久豔不衰的眩目奇葩,是中國古代智慧謀略寶庫裏一件精美妙絕的作品。
背景搜索
《三十六計》是根據我國古代卓越的軍事思想和豐富的鬥爭經驗總結而成的兵書,是中華民族悠久文化遺產之一。“據有關書籍介紹,《三十六計》沒有真正的作者。之所以沒有固定的作者,要談到三十六計的來曆。三十六個計謀,大部分來自孫武的作品《孫子兵法》中,是由後人在研讀《孫子兵法》過程中總結出來的,其中戰例則有國內外各處的。另,部分計謀則來自後人對部分近代或當代戰役想出來的。所以《三十六計》的著作過程經過了許多年代和許多人的智慧結合,沒有單一或固定的作者。
作品快讀
在我國幾千年來蔚為大觀的兵學著作的長廊中,《三十六計》無疑是兵家謀略中最具實用性、啟迪性和指導性者之一,它對謀策智術較高層次的邏輯演繹,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過程中的一個典型建樹。因此,它對中國傳統文化橫斷與縱深的影響已經大大超乎軍事範疇,而對中國古代的政治價值、文化精神、人生涵養、處世態度都無不構成了深層的熏染和擴散。
首先,從軍事謀略的角度來看,《三十計》是一部以突出強調對戰計謀為重點內容的係統之作。
該書“總說”中講:“數中有術,術中有數”,這可謂是長期以來“三十六計”能夠產生深遠影響的關鍵因素。我們一般認為,“數”是針對客觀現象而言,而“術”則是主要反映主觀方麵的作用,兩者相輔相成。而“三十六計”恰恰比較嫻熟地把握了這種豐富而深刻的辯證關係,將之提升到較為係統化,具有較高自覺程度的層次上,靈活多變地把矛盾對立因素的相互轉換規律有機地運用在計謀的籌劃運作過程中,繼而揭示了“機”在臨戰決斷中至關重要的作用,這個命題的核心便成為貫穿整部《三十六計》的最高原則,也體現了對戰謀略的精髓所在。
眾所周知,戰爭是人類社會充滿暴力色彩、帶有明顯政治、經濟等功利目的的軍事活動。不過就戰爭本身而言,主要集中表現的是手段的運用。在戰爭領域,最重要的原則就是如何通過各種手段綜合的施展,最終迫使對手屈服。誠然,人類社會發展的曆史已經一再表明,決定戰爭勝敗的關鍵因素,是由戰爭雙方所代表的集團利益的性質所決定的。我們承認“義戰必勝”的千古鐵律,但這僅是就戰爭的最終結果而言的,具體到戰爭中的實際運作,則戰爭自身所涵的特殊規定性便凸顯出來。它要求參與戰爭者必須表現出相應的領導素質與指揮才能。這大概就是為什麼中國自兵家鼻祖率先提出“兵者詭道”之說後,整個傳統的兵家謀略思想便確立了千古不易的主體脈絡,從而合乎邏輯地將“詭道”視為兵謀思想的一個首選原則,因而才有《三十六計》這樣一部堪稱是集具體詭道大成之作的問世並大暢其行,使我們有幸從中了解到各種恢詭奇譎、光怪陸離的“機”會,各種稍縱即逝、難於捉摸的“機”會,各種虛實相因、奇正相倚的“機”謀所映襯出的多姿多彩的戰爭景觀。
其次,從文化價值角度來看,《三十六計》已經是中國自古以來洋洋大觀的智慧謀略文化的一個有機部分,千百年來從政治原則到人生取向,“三十六計”無不深刻地楔入了中國人價值觀念的核心。
以與兵謀相關密切的政治權術為例,後者的詭詐程度顯然更為圓滑精致,但其大量得益於前者卻是不爭的事實,故而不難理解,中國古代社會政治舞台上之所以能夠演出的無數令人瞠目歎奇的悲喜劇,大概其中有不少可歸入“三十六計”之中,作為精采絕倫的範本聊供後人欣賞。而且,《三十六計》是以《易經》作為注釋的首要依據,僅此一點便反映出十分強烈的政治意圖與目的性。毋庸諱言,《三十六計》的問世,大大豐富了中國古代政治權術體係的內在精微內涵與神秘特征,並且更不難看出,《三十六計》作為兵家權謀學中的佼佼者與中國古代政治權術相結合,發展得愈圓愈熟的內在契機與相得益彰的實際功效。所以,係統地了解一下《三十六計》,對於把握中國古代政治興衰成敗的脈絡不無裨益。同樣,對於我們觀察社會人際、理解中國人智慧觀念的邏輯鏈,亦絕對會有更多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