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晚上,所有的跡象都表明隆美爾將於明晨發起進攻。果然不出所料,英軍在3月6日清晨的薄霧中看到兩群德軍坦克從馬雷斯防線內陸一端的群山中開出來了,沿著梅德寧與圖堅之間的公路摸索前進。大約在同一時刻,第51高地師麵臨著德軍第90輕裝甲師和意軍斯皮齊亞師步兵的攻擊。接著,又發現一支敵裝甲部隊(第10裝甲師)從哈盧夫隘口向梅德寧衝來。
英軍的野戰炮和中型炮向推進的軸心國部隊進行了無情的轟擊,而反坦克炮則盡可能地直到最後一刻才開火。英軍發現,敵人的坦克和步兵之間的協同很差,非洲軍團已喪失了它往常所具有的衝勁。實際上,英軍的陣地沒有遭到任何突破,到中午時分,敵人就向後撤退重新編組了。但重新編組並沒有給敵人帶來什麼好處。敵三個裝甲師指揮官在一起協商後,決定派步兵在坦克前麵推進。這是一種絕望的行為。敵人的步兵被英軍的炮彈打得焦頭爛額,人心慌亂,敵人的坦克進攻也是半心半意的。於是,隆美爾在下午8時30分下令結束他在非洲進行的最後一場戰鬥。在這一天的斷續戰鬥中,英軍損失輕微,而隆美爾則傷亡了653人,更為嚴重的是,損失坦克50多輛。
與打阿拉姆哈勒法戰役一樣,蒙哥馬利隻在自己選定的地點迎敵,而拒絕在既定的地點以外應戰。隆美爾撤退時,他也不追擊,以便戰鬥一結束就繼續籌劃馬雷斯戰役。正如阿拉姆哈勒法戰役有助於阿拉曼戰役一樣,梅德寧戰鬥也必將有利於馬雷斯戰役。
馬雷斯防線是法國人在興盛時期修建的,用來防止意大利人入侵突尼斯。它從大海向內陸延伸22英裏到達邁特馬泰山麓,而荒涼高聳的邁特馬泰群山則把防線向西延伸直到沙海。這片顯然無法通過的沙海提供了強有力的翼側保護。德國人接管防線後,先後進行了改造和加固,結果使這條小型的馬其諾防線即使不能說堅不可摧,至少也可以說很難突破。因此,馬雷斯防線對蒙哥馬利的指揮藝術提出了更嚴峻的挑戰。
蒙哥馬利認為,要對如此堅固的陣地作正麵進攻是不大可能成功的,因為在邁特馬泰山和大海之間的回旋餘地不大。因此,他計劃在邁特馬泰山以西的地區作包圍運動,同時進行有限度的正麵攻擊,以資策應。但問題是,能否找到一條通過沙海的道路呢?早在1942年12月當他的司令部還在“大理石拱門”的時候,他就派遣了一個“沙漠遠程偵察組”前去沙海偵察了。大約在1943年1月下旬,沙漠遠程偵察組報告說,他們在沙海找到了一個可以實施翼側包圍運動的隘口,即懷爾德隘口。通過懷爾德隘口,可以到達沙海那一邊的泰拜蓋隘口。通過泰拜蓋隘口,可以到達哈邁平原、加貝斯和大海。
於是,蒙哥馬利的計劃也就具體化了:一、第30軍以3個師的兵力進攻東翼,其目的是把敵軍預備兵力吸引到防線的東翼上去。二、抽調其他部隊,組建新西蘭軍,從西翼迂回,打入邁特馬泰山後方,攻取泰拜蓋隘口,爾後直撲哈邁平原。三、保留第10軍作為預備力量,以便一有機會就可投入無論哪一翼的戰鬥。四、整個作戰行動需要空中攻擊部隊給以集中而持續的支持。
有關馬雷斯防線及其周圍地區的大量情報,使蒙哥馬利認為,沿海岸大規模進攻而在內陸進行佯攻的作戰方案是可行的,這幾乎是在非洲海岸作戰的必然方式。如果兩方麵的進攻都能夠發展到把敵人擊潰的地步,而不是其中一個僅僅是佯攻的話,那就具有更大的優勢。蒙哥馬利的馬雷斯戰役計劃使他在右翼的猛攻沒有奏效時能夠迅速轉移兵力,在左翼進行猛烈的、決定性的打擊。
3月14日,亞曆山大下達了一項命令。要求美國第2軍向米克納西和加貝斯發起攻擊以威脅德軍的交通線,而第8集團軍則奪取馬雷斯防線。蒙哥馬利早已為奪取馬雷斯防線作好了準備,現在隻等把計劃付諸實施了。
新組建的新西蘭軍共計2.5萬餘人,150餘輛坦克,由弗賴伯格指揮。3月11日深夜至12日黎明前,新西蘭軍開始在位於梅德寧與懷爾德隘口中途的富姆泰塔溫集結。3月19日,它已到達泰拜蓋隘口的西麵。到20日,已作好突破隘口、向哈邁和斯法克斯進擊的準備。
第30軍對右翼發動的進攻定於3月20日22點30分開始,蒙哥馬利在3月20日向第8集團軍發布文告,號召全軍將士:“向突尼斯前進!把敵人趕到大海中去!”
馬雷斯防線的主陣地由第30軍來突破。該軍的第51高地師扼守戰線,第50師和第23裝甲旅在3月20日23時15分越過戰線向敵人發起衝擊。第50師的151旅企圖在濟格紮奧幹河上獲得一個橋頭堡,便在雲梯的幫助下,不顧敵人猛烈的防禦火力,渡過了幹河,奪取了敵人的兩個大據點。但當輪到支援坦克強渡時,事情卻搞得一團糟,參加那天夜裏攻擊的是第50皇家坦克團,坦克攜帶著大柴捆前進,以便把柴捆扔在幹河裏,連成一條簡易道路。然而,坦克廢氣的熱度把許多柴捆點燃了,同時領頭的那輛坦克又淹沒在3英尺深的水裏,堵塞了道路。工兵們修了一條旁道,使三輛坦克到達了對岸。但後來旁道也堵塞了,直至該坦克團接到撤退命令時,渡過河的坦克隻有4輛。
第二天夜裏,第151旅得到第69旅,又進行了一次強渡,有42輛坦克渡過幹河到達對岸,與前一天渡過去的4輛坦克會合。但這僅僅是一次表麵上的勝利,因為這些坦克在強渡時把道路都搞壞了,以致任何運輸工具和任何反坦克炮都不能隨同過河。這一點是致命的。次日下午,敵第15裝甲師就進行了凶猛的反衝擊,消滅了30輛“瓦倫廷”坦克,並把第151旅驅趕到幹河的邊緣。到3月22日2時,蒙哥馬利看出這次攻擊已經失敗,就命令幸存的部隊撤下來,及時地終止了部隊的傷亡。
右翼的攻擊遭到了挫折,蒙哥馬利便馬上把進攻重點轉到左翼,用增援力量把弗賴伯格的軍變成進行突破的主要工具。第30軍被留下來以便將敵人的注意力吸引在馬雷斯陣地上,而印第4師則受領了向邁特馬泰山進擊的任務。這一任務看來是適當的,因為在3月19日夜至20日黎明前,敵第164師就開始撤離其山中陣地,向泰拜蓋隘口開拔了。英軍觀察到了敵軍的這一調動。
3月20日早晨,當蒙哥馬利得知敵人已發覺新西蘭軍正隱蔽在南側時,馬上命令它不必再隱蔽了,而應拚命北進,以完成任務。但是這些新西蘭人在進行了出色的緊急行軍後,動作卻緩慢起來了。雖然蒙哥馬利給弗賴伯格發來了電報,要求他盡快到達哈邁,然後再向加貝斯地區和馬雷斯防線後方推進,但弗賴伯格卻沒有表現出任何緊迫感。在3月21日午夜至22日黎明前,第8裝甲旅和新西蘭第6旅的旅長都想嚐試一下突破泰拜蓋隘口,但沒有得到弗賴伯格的支持。弗賴伯格沒有迅速采取行動,倒不是因為他缺乏鬥誌,而是因為他認為他的部隊會處於可能招來敵人猛烈反擊的暴露位置。還有一個使他經常感到恐懼的問題,就是他既要使用又要保存新西蘭部隊,因為這支民族部隊代表著一個人力有限的小國。
3月23日,蒙哥馬利給弗賴伯格發來一封電報說,第1裝甲師連同霍羅克斯的第10軍司令部將開來增援他。由於弗賴伯格錯過了一次突破的機會,他的軍的力量顯然已不足以對付德軍。蒙哥馬利很了解弗賴伯格,知道怎樣掌握他。在阿拉曼戰役中,為了保證弗賴伯格進行“增壓”作戰行動,蒙哥馬利曾額外地多給了弗賴伯格幾個步兵旅。這次蒙哥馬利也覺得有必要給弗賴伯格以“鼓舞”,而熱情的霍羅克斯正好是從事這項工作的合適人選。然而霍羅克斯卻機敏地指出,弗賴伯格對於把一個軍司令部置於他之上這種做法不會感到舒服,因此他向德·甘岡建議,一切電報和命令都應當同時發送給兩位軍長。德·甘岡同意了這個意見,後來寫給他們的信件都是以“親愛的將軍們”開頭。
霍羅克斯率領第10軍軍部和第2裝甲師於23日20時出發,24日下午趕上了弗賴伯格。雖然受到了冷淡的接待,但他和弗賴伯格都是久經戰火的軍人而不是小孩,因此他們立即討論了蒙哥馬利關於當天在空軍掩護下進行攻擊的建議。15時30分,他們對蒙哥馬利的建議作出答複時指出,由於當地的地形特點,蒙哥馬利的計劃不宜執行,並提出了他們的3種方案。然後又進一步交換意見,製訂出最後的作戰計劃:先由弗賴伯格軍突入,接著布裏格斯的第1裝甲師立即跟進和實施突破。由於布裏格斯否定霍克羅斯和弗賴伯格在晝間進行攻擊的要求,結果決定弗賴伯格於16時開始行動,把部隊開到離進攻出發線4500碼的地方;然後,布裏格斯把第1裝甲師的坦克開到離該點約3000碼遠的地方休息。第1裝甲師將在這裏等待月亮出現,一旦有足夠的月光可以利用,該師即向哈邁長驅直入。
左翼的閃電攻擊於3月26日下午4時開始。白天,太陽在英軍背後,直射敵人的眼睛。當時風沙飛舞,英軍處於上風頭,風卷沙土直撲敵陣。敵人原來隻作好了對付夜間襲擊的準備,沒料到下午就遭到了猛烈的襲擊。在這次攻擊中,沙漠空軍用“真正的低空閃電攻擊”進行支援。沙漠空軍出動了22個中隊的“噴火”式戰鬥機、“貓”式轟炸機和“颶風”式反坦克飛機,把敵人陣地上的每一輛車輛,所有的可見和移動目標,都炸成了碎片。由於當時的進攻正麵很窄,這種攻擊產生了毀滅性效果。
這種“低空閃電攻擊”是沙漠空軍司令哈裏·布羅德赫斯特少將設計的,可以說是當時陸空軍緊密協同的典範。但戰術空軍司令部對此舉卻有過嚴重的憂慮。戰術空軍司令科寧厄姆認為風險太大,還派來一名軍官試圖勸阻。但布羅德赫斯特決定承擔風險,拒絕聽從勸告。結果,他以最少的損失(損失了8名飛行員)取得了最大的勝利,得到了空軍部的祝賀。
蒙哥馬利把這次進攻也取名為“增壓作戰”,但它比阿拉曼戰役中的“增壓作戰”更為成功。弗賴伯格一開始行動就奪得了必要的地盤。接著,第2裝甲師的坦克按時開到了它們的停駐線。23時後不久,月亮就升起來了。雖然月亮被雲層遮暗了,但在午夜時分,布裏格斯還是開動了他的裝甲部隊。於是,在逐漸明亮起來的月光下,出現了英軍和德軍肩並肩地向哈邁快速奔馳的奇特景象,有時這兩支軍隊甚至混雜起來了。但是,英軍還是被德軍超過去了。敵第164師指揮官馮·利本斯泰因,費了很大勁才把一些野戰炮和反坦克炮集合起來,組成一條薄弱的防線,使逃跑的軍隊在哈邁村以南幾英裏遠的地方停了下來。但在那裏,戰鬥也逐漸變弱而最終停止了。總之,敵人已在主動地退卻。到3月29日,新西蘭軍和第51高地師就向加貝斯開進了,蒙哥馬利已經獲得勝利。
德軍第21裝甲師掩護梅塞的集團軍撤退到了加貝斯隘口以北大約20英裏的阿卡裏特幹河防線。然而,在3月30日和31日,第21裝甲師又離開那裏去同德軍第10裝甲師和意軍森泰羅師會合,以阻止美第2軍的推進。
隆美爾一直希望把他的軍隊撤到他所謂的“加貝斯隘口”,實際上,是撤到沿阿卡裏特幹河的防線。要是過去他能夠從阿蓋拉撤退到這裏的話,他可能已經獲得足夠的時間來加固阿卡裏特幹河的防禦工事,把它發展成一條比馬雷斯防線更堅固的防線,從而使他能夠在這裏進行相當長時間的抵抗。這裏是一個真正的隘道。防線的一側依托大海,另一側位於離海12英裏的內陸,是根本不能通行的傑裏德鹽沼澤和鹽湖。在離海5英裏的地方,有一個高約500英尺、長1英裏的鞍狀山脊。該山脊叫做“魯馬納”,十分險峻,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勢。可惜的是,隆美爾已於1943年3月9日最後離開非洲,而且德軍也沒有時間來加固這道防線了。
霍羅克斯早在29日就派第1裝甲師和新西蘭部隊對阿卡裏特幹河防線進行了偵察。他建議進行另一次閃電攻擊,但蒙哥馬利拒絕考慮這個建議。到3月31日,霍羅克斯就不得不承認單憑他的部隊是不可能突破這條防線的。蒙哥馬利決定先用第30軍的步兵進行常規攻擊,然後由第10軍的機動部隊來擴張戰果。進攻發起時刻定在4月4日深夜至5日黎明前。
蒙哥馬利的作戰計劃是:第51師將在右翼進攻,打開一個突破口讓第10軍來擴大戰果;印第4師將在左翼進攻,並向前推進到法特納薩高地下較低的地帶。印第4師開進戰線後,圖克根據巡邏報告和親自偵察的結果,得出了兩點結論:一是即使第51師奪取了魯馬納,法特納薩高地上的敵人仍能居高臨下地威脅整個戰場;二是印第4師能夠奪取法特納薩。當圖克發現第51師師長溫伯利傾向於他的主張後,就向軍長利斯交涉並保證說,如果讓他的師在黑暗中奇襲法特納薩,他的師能夠在一夜之間奪取這塊具有威脅性的高地。利斯被說服後,就向蒙哥馬利進行交涉,於是修改了原計劃,滿足了圖克的要求。鑒於敵守軍的力量比最初設想的強,就又在圖克的右翼增加了第50師。
正式進攻於4月6日4時在黑暗中開始,梅塞被打得暈頭轉向,因為他估計蒙哥馬利要等10天後月圓時才會發起進攻。在發起進攻前幾小時,圖克的廓爾喀士兵就向法特納薩高地上的哨所滲透了。這些廓爾喀士兵在不斷增強的後續部隊的支援下,非常有效地執行了任務。到早晨,整個法特納薩高地就全被印第4師占領了。但在英軍戰線的右翼,卻是一團混亂。第50師在反坦克壕溝上和魯馬納山脊下麵的地雷場上進行了激烈的戰鬥。在魯馬納山脊上,第51高地師雖然已經奪得了陣地,但仍然遭到德意軍的凶猛反擊。該師的情況總結報告說:“毫無疑問,本師在這一天經曆了這次戰役以來最激烈的一次戰鬥。”但是,該師的英勇作戰並沒有迫使敵人配置在魯馬納山脊下的88毫米大炮退卻。這些大炮把在新西蘭師前麵摸索前進的第8裝甲旅的坦克一輛接一輛地擊毀,有效地阻擋了蒙哥馬利部隊的前進。
然而,這場戰役還是打贏了。那天下午,非洲軍團的高級軍官們開始絕望地商量對策。雖然第15裝甲師和第90輕裝甲師這些久經沙場的部隊仍和往常一樣凶猛地作戰,但它們的指揮官已喪失一切希望。4月7日,戰線突然崩潰,梅塞命令部隊向西退卻。
4月10日,第8集團軍占領了斯法克斯。艾森豪威爾將軍的參謀長比德爾·史密斯2月間曾在的黎波裏與蒙哥馬利討論如何盡快地使第8集團軍和第1集團軍在加貝斯北部會師。蒙哥馬利說,他將於4月15日前到達斯法克斯。史密斯說,如果他果真能做到這一點,艾森豪威爾將軍將滿足他提出的任何要求。蒙哥馬利說他一定能做到這一點,希望能得到一架歸他個人使用的“空中堡壘”式飛機。史密斯同意了這一要求。
進入斯法克斯後,蒙哥馬利給艾森豪威爾發去電報說:“今晨8時30分進入斯法克斯。請派‘空中堡壘’來。”艾森豪威爾弄清情況後,為了搞好關係,就把一架“空中堡壘”連同一個美國空勤組送給了蒙哥馬利。4月16日,飛機飛來了,於是,蒙哥馬利成了一名完全機動的將軍。為了這事,帝國參謀總長後來曾狠狠地責備了蒙哥馬利一頓,說他不應為比德爾·史密斯的一句玩笑話而當真,因為艾森豪威爾得知這個消息時曾大發雷霆。
當第8集團軍推進到突尼斯的大山腳下時,它在軍事上已沒有重大意義,隻能作為一支牽製力量,把馮·阿尼姆的部隊盡可能多地牽製在昂菲達維爾。昂菲達維爾這個小村莊坐落在離海大約5英裏的內陸,它的周圍以及通向海的隘道都有防坦克壕加以防護,但這一切都隻不過是要塞的前哨而已。要塞本身由一排聳立在北麵的險峻的小山構成,其中1000英尺高的加西山聳立在村子的西麵,而在加西山的北後方則是姆代克爾山。此外還有向東北方向延伸的卜利達山、曼古卜山和泰拜蓋山。敵人在這樣的地形上建立的防禦陣地有兩大特點:一是敵人能夠看清山下平原上所發生的一切事情;二是設在頂峰線下的敵火器陣地有極好的天然屏障,第8集團軍的炮火打不到那裏。因此,對昂菲達維爾進行任何攻擊都必然要付出極大代價,而隻能奪取極小地盤。要突破防線是不可能的,除非在人員和彈藥方麵付出慘重代價,以至於使昂菲達維爾變成像索姆河或帕森達勒那樣的臭名遠揚的地名。
為了拖住敵人,蒙哥馬利必須不斷地向敵人施加壓力,使敵人誤認為第8集團軍將擔任主攻。新西蘭師的一個營從接敵行進間發起攻擊,“突然襲擊”了加西山,但馬上就失敗了。接著又進行了幾次其他試探性攻擊,結果都一無所獲。最後,蒙哥馬利在4月19日深夜至20日黎明前發動了一場大規模的事先部署好的進攻。這次進攻的計劃要求印第4師奪取加西山,新西蘭師奪取泰克魯奈及其周圍地區,而第50師則在右翼遂行牽製任務,第7裝甲師照管左翼,並與第1集團軍的法國第19軍會合。印第4師把可供使用的6個營中的4個營投入戰鬥,犧牲了500~600人,卻隻在加西山上奪得了巴掌大的一塊土地。新西蘭師雖於4月21日下午占領了泰克魯奈,但卻傷亡了大約500人。蒙哥馬利不得不停止攻擊,變更部署。
4月23~26日這段時間,蒙哥馬利在開羅參與製訂“赫斯基”(進攻西西裏的代號)作戰計劃(他已於2月間被任命為該作戰行動的一個特遣部隊的指揮官)。在離去之前,他對霍羅斯特說:“現在我要你製訂一個計劃,通過沿著海岸的強大的進攻來突進到突尼斯。”但血的教訓使蒙哥馬利認識到,有裂縫的山坡能夠吞沒進攻者的人力,卻使防禦者實際上堅不可摧。於是,他最後放棄了進攻的計劃。
蒙哥馬利元帥(左一)、艾森豪威爾(左二)、朱可夫元帥(左三)、塔西厄將軍在柏林。4月26日蒙哥馬利回到昂菲達維爾後,患了重感冒和扁桃腺炎,臥床不起。鑒於第1集團軍最初對突尼斯的突破作戰並不成功,蒙哥馬利急於同亞曆山大商量怎樣迅速結束在突尼斯的戰爭,並轉而計劃西西裏戰役,於是,請求亞曆山大來見他。亞曆山大於4月30日來到第8集團軍司令部。蒙哥馬利對他說:“有必要整編第1和第8集團軍,這樣才能在最合適的地帶使用最大的力量來進攻突尼斯。”蒙哥馬利建議,由霍羅克斯帶領印第4師、第7裝甲師、第201近衛步兵旅和若幹炮兵部隊前往第1集團軍的戰線,並接管那裏的第9軍,負責突破突尼斯的作戰。亞曆山大表示完全同意。於是,蒙哥馬利和亞曆山大一起召見了霍羅克斯,並指示說:“你要突進到突尼斯,結束在北非的這場戰爭。”
霍羅克斯率領部隊前往第1集團軍,並於5月6日率軍從邁賈茲巴卜北麵發動強大的閃電攻擊,沿著邁傑爾達河穀一直衝進了突尼斯。5月12日,敵軍有組織的抵抗結束,大約有24.8萬敵軍被俘。
5月13日,繼隆美爾負責整個指揮的意軍總司令梅塞陸軍元帥向第8集團軍投降。至此,非洲戰爭全部結束,德意軍隊以慘敗告終。
第8集團軍對北非最後勝利所作的貢獻是巨大的。它把隆美爾和他的軍隊趕出埃及、昔蘭尼加、的黎波裏,然後協同第1集團軍將他們全殲在突尼斯。從阿拉曼到突尼斯相距大約2000英裏,第8集團軍卻在3個月內拿下的黎波裏,6個月內拿下突尼斯,創下了光輝的業績。
1943年7月,蒙哥馬利率第8集團軍在西西裏登陸,與美軍勝利會師。
1944年前夕,蒙哥馬利被陸軍部電召回國接替佩吉特指揮第12集團軍群,準備在英吉利海峽彼岸開辟“第二戰場”。第8集團軍交由奧利弗·利斯將軍指揮。蒙哥馬利負責指揮遠征歐陸開始階段的地麵作戰,並指揮在英國的作戰行動。
回國後,蒙哥馬利對諾曼底登陸的總體計劃作了全麵而細致的準備。至1944年5月,他視察了在英國的各個部隊,同幾乎所有將參加諾曼底登陸行動的官兵都見了麵,並向他們發表講話,使整個參戰部隊上下都充滿了信心。其間,蒙哥馬利還參觀了英國各地生產軍事裝備的工廠,向工人們發表演說,極大地掀起了群眾的熱情,並獲得了他們的廣泛支持。
經過全麵的研究分析以及充分的準備,盟軍於1944年6月6日開始發起諾曼底戰役。他們首先以強大的空中力量猛轟德軍設防薄弱的灘頭陣地,陸軍則迅猛地在諾曼底東北部灘頭登陸。
在蒙哥馬利的精心策劃下,英國第2集團軍在左翼作出向內陸突進的威脅姿態,以便把敵軍的主要後援,特別是裝甲師牽製住;同時美軍第1集團軍從右翼出擊,爾後向南,再折往東麵向環繞巴黎的塞納河前進。其目的是希望形成一個強有力的巨輪,以法萊茲為中心旋轉來切斷塞納河岸的全部敵軍。
進攻開始日那天的出擊收到了戰術上奇襲的效果。到6月10日,各灘頭占領區連成寬60英裏,縱深8~12英裏的一片。但由於敵人負隅頑抗,再加上天氣的惡劣,造成盟軍增援部隊無法到達,進攻受挫。
擔任主攻任務的美軍傷亡較大,英軍次之,這便引起了美國方麵,尤其是盟軍最高統帥艾森豪威爾對蒙哥馬利的不滿。為配合最後在美軍陣地進行突破的“眼鏡蛇”閉幕,7月底,蒙哥馬利命令第2集團軍重新集結力量,將主力從最左翼轉移至最右翼的科蒙。斷掉了敵軍後撤時企圖重建陣地的幾個關鍵地區。
8月19日,盟軍消滅了陷於莫坦東麵“袋形陣地”的殘敵,諾曼底戰役最終取得了全麵而具有決定性的勝利。
5.打敗希特勒
盟軍攻克巴黎後,歐洲戰爭的結束已近在眼前。但此時蒙哥馬利同以艾森豪威爾為代表的盟軍最高統帥部和美國陸軍部門之間卻開始出現了重大的意見分歧。
蒙哥馬利主張以巴黎為中心,集中主力向東北方向挺進。目標是在比利時建立一個強大的空軍基地,在冬季到來以前攻下法、德邊界的魯爾,摧毀德國的軍事工業。
他計劃在該次戰役的西翼作戰由第21集團軍群負責,東翼的行動由12集團軍群負責,而由法國南部出發的龍騎兵直掏南錫和薩爾。蒙哥馬利主張應該確定主力方向以及在主攻地區確保強大的兵力,以便迅速獲得決定性戰果。
艾森豪威爾則主張采用“寬大正麵”戰略,以塞納河為基地,向北起海牙、南至瑞士邊界的正麵開闊地上的萊茵河各重鎮出擊,以殲滅敵軍有生力量。
蒙哥馬利指出若采用全線挺進、全麵出擊的寬大正麵戰略,進攻就不會有力,以至最後非停止不可,這樣會給德軍以喘息機會,將戰爭時間拖延。雖然蒙哥馬利極力爭取,但由於艾森豪威爾是盟軍最高統帥,他的意見終得實施。
根據決定第12集團軍群的主力仍揮戈東指,朝梅斯和薩爾進擊。正當蒙哥馬利為“七零八落”的戰場不安時,英國王室於9月1日晉升他為陸軍元帥。
9月4日收複安特衛普和盧萬那天,他再次向艾森豪威爾提出建議,但仍未得以采納和實施。由於物資匱乏,給養不足,蒙哥馬利無力迅速攻下魯爾,挺進柏林,也推遲了向阿納姆發動大規模進攻的計劃。在蒙哥馬利的反複爭取下,計劃終於得以重新審訂。在同艾森豪威爾致電交換意見後,他的計劃終於得到支持,但此時的情況發展卻已令人擔憂。
9月17日,阿納姆戰役開始進行。由於盟軍最高統帥部未將此戰視為北翼的主要行動,作戰總體部署不妥,加上惡劣的天氣影響,盟軍未能如願攻克阿納姆北麵最後的橋頭堡。9月25日,前線部隊被迫撤退,阿納姆戰役未獲全勝。
12月6日,由龍德施泰特指揮的德軍突然向美國第1集團軍正麵即兵力薄弱的阿登地區發起強攻。其目的是力爭取得所謂“德國爭取戰爭勝利”的最後一次重大行動。進攻在美軍防線形成了一個相當大的突出部位。局麵迅速惡化,第12集團軍群最後被一分為二。
蒙哥馬利受命組織力量反攻。他把英國第9集團軍統轄之下,和美軍共同作戰,並要集團軍接管第1集團軍的某些陣地。在美軍後備隊組成之前,他將英軍配置於第1和第9集團軍後,充當後備梯隊。
在蒙哥馬利的組織部署下,情況漸趨穩定。隨後,他奉命指揮整個北方戰線的盟軍。盟軍協調一致、英勇戰鬥兩個星期,消滅了進攻的德軍,粉碎了龍德施泰特的陰謀。
阿登戰役後,艾森豪威爾接納了蒙哥馬利的建議,集中力量進擊魯爾工業區的北線,並任命蒙哥馬利指揮和掌握盟軍作戰。
1945年2月8日,美國第9集團軍配合加拿大集團軍向北進攻。到3月10日,美第9集團軍和第21集團軍群部隊在萊茵河西岸擺開陣勢。同時,美第1集團於3月7日完整拿下雷馬根的鐵路橋梁,並立即在東岸建立了橋頭堡。
3月23日,蒙哥馬利指揮英、美聯軍強渡萊茵河,擊潰了北德平原上的德軍,之後便日夜兼程,向波羅的海沿岸進發,以防止蘇聯軍隊搶先進入丹麥從而控製波羅的海的入口。
5月2日,部隊抵達波羅的海的維斯馬和呂貝克,在蘇聯軍隊到達前的6個小時封鎖了丹麥半島。
之後,英軍在東西向築起了兩條防線,第2集團軍兩天之內俘獲戰俘近50萬人。
5月4日,駐荷蘭、德國西北部和丹麥的150萬德軍向蒙哥馬利投降。對德戰爭到了最後關頭,希特勒的法西斯德國麵臨徹底崩潰。
1945年5月8日,歐洲戰場的戰爭正式結束,由德國最高統帥部的軍事代表簽署了軍事投降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