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王二人互相看看,齊聲說:“這是軍人的本分。”
蔣介石說:“蔭國(宋希濂字),這一次我向軍隊講了你們71軍在富金山的功績,尤其是36師;至於佐民那裏,在萬家嶺大捷中的功績我當然是知道的,全國也是知道的。”
王耀武說:“上有俞軍長指揮有方,下有全師戰士用命,尤其是這一次,旅長張靈甫帶隊飛越險山,耀武不敢貪功。”
蔣介石說:“佐民你不必謙虛,功就是功,過就是過,你打得好,我表揚你,你打得不好,我照樣會罵你的。你說的張靈甫,就是殺妻坐牢的那個嗎?”
王耀武說:“正是。淞滬會戰和首都保衛戰都參加了,張靈甫每戰必身先士卒,這一次在張古山又親帶敢死隊從後山爬上去襲擊敵人。”
蔣介石點點頭。
三個人又談了一會兒。
蔣介石最後說:“耀武,你字佐民;希濂,你字蔭國,都是好名字,你們我是要重用的。”
王耀武和宋希濂並膝立正,敬了一個軍禮。
兩個人告辭,出了寓所,衡山的黃昏已經從天而降。
宋希濂對王耀武說:“老兄,在會上,委員長把抗戰劃為兩期,現在才是相持階段的開始,兄長以為這抗戰需要多少年才能勝利?”
宋希濂1907年生,王耀武1904年生,但宋希濂上黃埔軍校早,是第1期,王耀武是3期。從年齡上講,王耀武是大哥;但就黃埔資曆來講,宋希濂在上。
王耀武望著衡山的雲彩,說:“不可預期啊。”
兩個人一邊走,一邊聊。
王耀武說:“你我都是從淞滬一直打到現在的,都清楚日軍的戰力。很多戰場上的局麵,甚至不談戰術,僅僅就是因為日本人掌握有製空權造成的。當然,還有重炮的優勢。至於剛才談到的步槍,乃至輕重機槍,還真未必比他們差。至於日軍的戰術,其實也就那麼回事,並無出奇之處。但有一個關鍵——”
宋希濂說:“他們單兵的素質比我們強得太多。”
王耀武說:“這也是我想說的。一個士兵對比一個士兵,如果差距有一些,還好辦,而且也不明顯。但一萬個士兵對比一萬個士兵,如果每個士兵都有差距,那麼這種疊加起來的落後是翻倍的。”
宋希濂說:“日本人的兵役製度非常完善,前線的師團有大傷亡後,新兵很快能補充進來,而且補充進來後就能用。我們這邊呢,一天前基本上還都是農民子弟。如果補充進來的是保安團已經是萬幸了。”
王耀武說:“所以訓練重要,實戰經驗重要,有實戰經驗的老兵太重要了。51師的老兵已經不多了,聽說36師這次從富金山上下來時,也隻有800人了?”
宋希濂說:“八百多名是還有戰鬥力的,傷病的有一千多人。但也要了我的命。”
王耀武說:“惡戰還在後麵。”
在衡山,王耀武和宋希濂互道珍重,於岔路口分手,此時暮色已經升起在南嶽的群峰間。
《抗日戰爭的細節3》即將出版,精彩預告:
從武漢會戰結束後的1938年冬,到太平洋戰爭爆發前的1941年秋,是八年抗戰中最艱難的三年。三年中,在正麵戰場,日軍唯一的野戰機動部隊第11軍攻勢不息:岡村寧次先率機甲軍奔襲南昌,隨後發動第一次長沙會戰,薛嶽第9戰區從此成為當打之地。在李宗仁第5戰區,從棗陽到襄陽,中日兩軍多次會戰。日軍突如其來的宜昌攻略,更攪動了重慶的神經。從桂南昆侖關到塞北的五原城,烽火千裏。最精彩的一役,則出現在江西的上高。阿南惟幾走馬上任,二次野望長沙,湘中古城戰火再燃……
敬請期待《抗日戰爭的細節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