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希濂問王耀武有沒有打過“三八式”,後者說還沒有,宋說:“我打過,在日本上軍校時,他們就用了很多年,當然一直在改進。他們的槍雖然槍身長,看上去有點笨,但實際上用起來非常順手,射擊的精準度也高。”
王耀武說:“我們的‘二四式’理論射程比‘三八式’少400米,但有效射程要比‘三八式’遠。我看到過一份情報,‘三八式’有效射程隻有460米左右,而我們是600米。所以在步槍上我們是不輸給鬼子的。當然,前提是都裝備‘二四式’。最後比的畢竟是有效射程嘛!”
宋希濂點點頭,說:“那老兄就跟委員長說,給你們51師都換成‘二四式’!你們部隊裏現在還有多少‘漢陽造’?”
王耀武咧了下嘴,說:“三分之二用的都是‘漢陽造’。”
宋希濂說:“那你應該先找你的俞軍長。”
一邊的黃維插話,說:“我手下的參謀給過我一份資料,‘三八式’的子彈是比不了我們的‘二四式’的(“中正式”使用的是7.92×57毫米的尖頭子彈,殺傷力超過6.5×50毫米的“三八式”子彈——作者注),中彈後多是貫穿傷,李仙洲在忻口戰役中胸部被鬼子的子彈打穿,但也就是前後兩個洞嘛,人最後不還是沒事。
這時候,三個人找李仙洲,黃維喊“老李”。
李仙洲走過來,聽完他們的談話,說:“誰說‘三八式’不行?打你們兩個洞試一下?哪有那麼不堪!當時沒叫鬼子打死,是因為我當時正在往外呼氣,這一呼氣的話,倆肺葉不就縮了麼?子彈正好從中間穿過。據說要是吸氣的話就沒命了。”
會議開了4天。末了的時候,軍委會重新劃分了正麵戰場各戰區:
第1戰區,司令長官衛立煌,轄區為河南大部、安徽一部;
第2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轄區為山西、陝西一部;
第3戰區,司令長官顧祝同,轄區為江西東部、浙江、福建、江蘇和安徽的長江以南地區;
第4戰區,司令長官張發奎,轄區為廣東、廣西;
第5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轄區為安徽西部、湖北北部、河南南部;
第8戰區,司令長官朱紹良,轄區為甘肅、寧夏、青海及綏遠;
第9戰區,司令長官陳誠,轄區為湖南、湖北長江以南地區和江西西部。
第10戰區,司令長官蔣鼎文,轄區為陝西大部;
華東和華北分別又設立了魯蘇戰區(總司令於學忠)和冀察戰區(總司令鹿鍾麟)。
其中,第9戰區司令長官由薛嶽代理,轄52個師和其他部隊,兵力和戰力居各戰區之最,可以看出蔣介石對接下來必將烽火連天的湖南戰場的重視程度。
由於此時國民政府各機關都已經西遷重慶,所以會上撤銷了原來的重慶行營,設重慶衛戍總司令部,以劉峙為總司令,負責作為大後方的四川警備任務。廣州因已陷落,行營自然撤銷。為了協調大江南北的軍事指揮,又在大後方西北和西南分別設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天水行營(主任程潛,後轉至西安)、桂林行營(主任白崇禧)。
針對新一期作戰,在會上,蔣介石提出開辦遊擊幹部訓練班,邀請中共派人教授遊擊戰術。蔣介石兼任訓練班主任,當然是掛名。湯恩伯為教育長,葉劍英為副教育長,長駐訓練班。
散會後,蔣介石沒有馬上就走。在寓所,他特意召見了兩個人,一個是宋希濂,另一個是王耀武。
宋、王二人都不是第一次被蔣介石召見。
蔣介石說:“你們兩個都是黃埔學生,一個在富金山,一個在萬家嶺,打得都非常好,抗戰就需要你們這樣的人才。不畏懼,知敵情,攻得上去,守得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