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莎莎準備再在鎮上開一個藥店和木器店。將這些做好的藥丸和各種木器放到店裏賣。木器店到時可以給雷正堂來經營,她將做好的木器做模子,到時都由他出成品就好。也省得雷正堂老是要出外給人家做木匠了。
她家出了李宗輝這個新鮮出爐的探花郎,基本上鎮上已經沒有誰隨便打他們家的主意了,所以做起生意來也比較放得開了。就是原來仙客來的掌櫃的,如今見了李莎莎也是畢恭畢敬的,可見不論古代現代的,這個後台硬才是硬道理啊!給李宗輝花的銀子看來是沒有白花,這回頭錢已經看到了。
如今李家的地增加了,一共有一百多畝,有一大半已經佃給佃戶栽種,剩下的也雇了不少長工,都是種特菜,她不敢再像自家後院那樣讓菜長得那樣快了,所以澆的水多半都是普通水,隻是隔個三五天才澆一次空間水,這樣蔬菜生長的速度倒是能讓大眾接受了。如今這些菜不光是供自家酒樓,還賣給周邊的富戶。
李莎莎還準備明年再買一塊地,蓋個莊園,不光種菜,還要開始養殖奶牛、綿羊和梅花鹿什麼的。當然養魚和養雞養鴨就不養了,這一塊都交給李德海家裏,這樣省得自家人跟自家人搶生意了。莊園蓋好後,大花和小花就不用老圈在後院的籠子裏,一到晚上就將它倆放出來,如果有誰想來偷東西,那就別讓大花小花碰到。
家裏的日子越過越紅火,當初那些擠兌、嘲笑過他們家的人如今都換了一副嘴臉。就是侯氏如果碰到李莎莎都客客氣氣地跟她打招呼,這回倒是換了李莎莎對她愛答不理的。要不是怕妨礙了李宗輝的仕途,她都想見一次侯氏就擠兌她一次。裏正也沒了高傲的勁頭,隔三差五地還跑到她家來給李德河敘舊,就怕李宗輝將來當了大官會對他不利。
沒過幾日,李宗輝的信來了,他和雷國珍帶著二毛已經到了京城,吏部的分派已經下來了,他被分到益州府的利州縣當知縣,不日他帶著雷國珍和二毛就會去利州縣赴任,讓家裏以後有什麼信就可以直接發往利州。
接到李宗輝的來信,李德河高興了,自家兒子這回真的是當官進了仕途。他又想起許寶強來提親的事,雖說是留下了庚帖,但是還沒有應允這門親事,這回他得好好寫信問問李宗輝這門親事到底做得做不得。
信發出去後,李德河跟家也等得心焦,想起那許寶強是柳城人士,就起了去一趟柳城看看的想法。李莎莎覺得李德河這樣重視這個事情,也算是對李玉蘭這個女兒極大的負責,就讓春樹跟著李德河雇了個馬車去了柳城。
過了三四日,李德河喜笑顏開地回了家。進了門就將王氏拖到房裏嘀嘀咕咕地說了半天。李莎莎看了李德河那副樣子也知道這回他得的肯定是好消息了,也就沒有過問了。又過得有十多日,李宗輝的來信也到了,李莎莎沒有看到,但是看著李德河一副躍躍欲試的樣子,就知道李宗輝那裏也是同意的。
再過了幾日,那許寶強居然親自帶著官媒上門提親了。李德河眉開眼笑地將他迎進了門,當場就交換了庚帖。沒過多久,許寶強用紅紙將求親之意寫成小帖,封麵再寫上吉祥的祝詞,由官媒連同他家準備的衣料、首飾、胭脂水粉、聘金等,用一對大紅包袱包裹,送到了李莎莎家。(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com)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