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1 / 2)

她們說得熱鬧,王氏則在旁邊一點點地挑著送過來的綢緞布料。不一會兒挑了有十幾匹布料,王氏讓算賬,李德源卻說算是自家送給三哥家的一點小禮物罷了,王氏說什麼也不肯,隻說如果不收錢,她就不要了,上別家去買了。李德源隻好叫來掌櫃的算了一下賬,一共是一百三十多兩銀子,李德源又給打了八折,去掉些零頭,最後是算了整整一百兩銀子,李莎莎當即拿了一張銀票出來付清了。李德源看著李莎莎這麼個小女娃倒是管著銀錢,還弄不錯,心裏倒是對她刮目相看起來。

她們從綢緞莊出來,天色有些發暗了,李德源極力勸說他們去她家用晚飯,王氏覺得不好打擾,李莎莎倒是覺得不在她家住,再不去她家用個飯,怕是說不過去,就將話接過去說道:“小姑奶奶,要不這樣,您先回家,我們先將這些布料送回客棧再去您府上拜訪!”

李德源聽了這個,也就不再勉強,隻叮囑道:“那莎姐兒,你可得和你奶奶一起過來啊?”李莎莎笑著說道:“小姑奶奶,我辦事您就放心吧!”說完兩方人都各自上車離去。

回到客棧,方家的馬車不肯離去,就在客棧的後院門處等著。車上的布匹太多,李莎莎叫了客棧的小二幫忙搬到房間,每人給了幾個大錢的賞錢。等放置好那些新買的綢緞布料,李莎莎又從自家馬車上取了給李德源帶的禮物放到方家的馬車上,就一些土特產和王氏繡的一些荷包,裏麵各自裝了一兩的銀子。

李莎莎又叫王氏一起去客房裏各自換了一身鮮亮一些的衣裙,頭上的首飾卻是比較素淨,隻有一根木簪子。李莎莎將木簪子取下,讓秋菊給王氏重新梳了個發髻,又從首飾匣子裏拿了一支銀釵給王氏插上了,心裏不禁暗下決心,明日一定要去縣城裏最好的珠寶鋪子買些上好的首飾回去。一來是要給李玉蘭買些做嫁妝,二來自家人以後總要出去走親訪友,總得有幾樣能壓得住場子的首飾出去拜訪人家方不顯得失禮,也省得有狗眼看人低的。

李莎莎又讓秋菊給自己重新梳了兩個包包頭,隻是係了幾條彩帶,雖不顯華貴,勝在可愛。她從銅鏡裏看到自己的樣子,也覺得甚是滿意,覺得買了秋菊這心靈手巧的丫頭真是值了。當然她也讓秋菊換了身衣衫,既然是去那樣的人家,自己家的下人穿得差了,怕是也要有人背後議論的。最後,每人都重新淨麵,讓秋菊給王氏薄施粉黛,王氏本來就長得不差,這一捯飭,倒是顯得比那李德源還要年輕了。

幾人收拾停當,李莎莎這才扶著王氏的胳膊去了後院,上了方家的馬車。因那馬車比自家馬車寬敞,李莎莎也叫了秋菊坐了進去。車夫回首問了句:“老夫人、大小姐,可坐穩了!”李莎莎答道:“可以了!”車夫這才一甩馬鞭,駕車往方府而去。

走了約有一盞茶的功夫,馬車停了下來。不一會兒就聽到有人過來,在車邊放了板凳,方說道:“請舅老夫人和表小姐下車!”秋菊撩開車簾先下了車,回身又攙出李莎莎。李莎莎下車來才看清楚,如今自己站在一個非常寬敞的院門處,門楣上掛的匾額上寫著遒勁有力的兩個大字“方府”,雖然天黑,可兩排小廝和婆子人手提了一個燈籠,照的院門前如白晝一般。隻是人太多,倒是將院門遮得嚴嚴實實的,像她這樣的個子根本隻能抬頭看到門楣上的匾額。

王氏跟在李莎莎的身後也下了馬車,讓眼前這一片黑壓壓的人給嚇著了,一時不知道如何是好。正躊躇間,院門處一個嬌俏的聲音喊道:“舅母大人可是到了,我這都去回了三次話了,老太太急得不行呢。”話音剛落,一抹窈窕的身影在一個丫頭的攙扶下,走了出來。

李莎莎抬眼看去,是個二十多歲的年輕婦人,身條很順,細腰豐臀,柳眉丹鳳眼,嘴卻長得有些現代氣息,是那種性感的厚唇,隻是在這個年代就屬於很不好看了。不過一身打扮那是金燦燦亮閃閃,晃得李莎莎都要睜不開眼睛了。李莎莎回頭看了眼王氏,王氏也有些茫然地看了看她,看來都不認識。

那婦人見兩人衣著普通,唯一的首飾就是王氏頭上那支小小的銀釵,眼裏飛快地閃過一絲嘲笑,要不是李莎莎一直盯著她,根本就看不到。到底是商家出身,那婦人很快臉上就堆滿了笑容,喊道:“舅老夫人,大外甥媳婦這廂有禮了!”說完還行了一個標準的福禮,王氏和李莎莎這才恍然大悟,原來這是李德源的大兒媳婦陳氏,也就是方逸武的娘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