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中國新漫畫的興起(1 / 3)

(第一節)日本新漫畫與中國

新漫畫不是中國本土的,但這個詞是中國原創的,而大家都很熟悉的漫畫大致可分為新漫畫和諷刺漫畫。

海外新漫畫進入中國內地是在1981年,但那時還沒什麼網絡,能清楚新漫畫到底是什麼的中國人一個也沒有。

從1932年開始連環畫在中國就已經紅紅火火,而且連環畫和新漫畫都是通過繪畫來講述故事的,因此很多人會把1981年進入中國的新漫畫和連環畫相提並論;又因為連環畫被稱之為小人書(就連環畫被稱之為小人書的原因我知道兩點:①連環畫書本身的樣式;②閱讀人群),所以新漫畫自然而然地被那時的中國人叫做小人書,隨著連環畫退出曆史舞台,加上大家對新漫畫的認識加深,除了一些人會有目的的把新漫畫稱呼“小人書”之外,已經很少能聽到有人把新漫畫叫小人書了。

當“動漫”一詞火爆後,很少有家長會再認為新漫畫和動畫是洪水猛獸,從單個人角度出發,新漫畫比動畫賺錢;從總的方麵來看,動畫比新漫畫賺錢。這也是在中國,為什麼“動”會放在“漫”前的一個重要原因。

在此,主要有四部在中國影響很大的國外動畫:《聖鬥士星矢》《龍珠》《灌籃高手》《名偵探柯南》。它們都是根據主流的少年新漫畫改編的作品,原作分別是車田正美先生、鳥山明先生、井上雄彥老師和青山剛昌先生。隨著日本新漫畫發展近百年,少年新漫畫無疑已經成為了新漫畫中的主流。少年新漫畫都是積極向上的,主角都是一些很單純的、並且發展空間巨大的四有少年,偶爾也有些比較另類。(筆者認為,《浪客劍心》是少年新漫畫,談不上青年,看它連載的雜誌類型也能知道。但根據它改變的動畫《浪客劍心追憶篇》是絕對的青年動畫,並不適合兒童觀看。)“動漫”這個詞,先不管它的漫是指漫畫而不是新漫畫,所有有人氣的動畫都是改編自人氣本身就很高的新漫畫,也就是動畫離開了新漫畫就不存在發展,新漫畫是基礎。即使是《cowboybebop》《evangelion》也都是有原作的,隻不過新漫畫原作被動畫壓了下去,但若沒有原作,《cowboybebop》《evangelion》也不會存在。聽說貌似《敢達》是原創的,但我沒看過,抱歉,我隻看過《敢達seed》,看完後覺得沒有那麼大氣。不過如果《敢達》係列是原創的話,那它就是所有動畫中唯一的原創經典,除此之外,別無二家。

“卡通”(catoon)這個詞有著複雜的定義,好像包括了新漫畫和動畫。卡通隻能算是單純用來給兒童或童心未泯的成人用來消遣的娛樂產品,在卡通中並沒有什麼有內涵的東西。在新漫畫中用來搞笑的“Q”版人物設計也會被稱之為卡通。

新漫畫最初的存在目的與所有藝術一樣,就是為了娛樂的。手塚治蟲先生曾說過類似他畫漫畫(在日本就隻有漫畫一說)是為了讓孩子快樂的話,以那時的技術,作者都隻能畫一些簡筆畫的時候,沒人會想到幾十年後新漫畫的種類會發展到如此之多,所以手塚治蟲先生說這話也可以理解。現在即使是寫實,也能分成像畫《浪客行》的井上雄彥老師這樣的純寫實和貳瓶勉老師一樣的偏歐美的寫實風格,而人物設計也早就不再是要用星星眼、發型、服裝,這類東西來分別男女角色性別。新漫畫的內容更是五花八門,這裏我一定要說一句,即使是日本也不是什麼都是好的,不要以為存在了,就一定是對的。像bl、gl、萌,這種東西很不好說,有些本來就是給成人看的,當然很多東西取決於作者的水平。(在日本,成人新漫畫的水平其實很低,完全就是靠色情和暴力吸引眼球,其中色情居多,因為色情要比暴力好畫很多。很多人說青年新漫畫很暴力,其實不然,裏麵包含的東西很多,但不一定是思想上的。不是誰都有能力畫青年新漫畫的,一般來說,畫青年新漫畫的老師的畫技是最高的。有人把姚菲拉叫做青年漫畫家,但筆者認為,他的作品不是青年,他的是少女新漫畫,不過是少有的現實主義少女新漫畫,此外,《NANA》也是現實主義少女新漫畫,這種類型的少女新漫畫極少,因為主流的少女新漫畫都是以無視現實為基礎的。)幾個有影響的青年新漫畫的老師:貳瓶勉老師、井上雄彥老師、沙村廣明老師,貳瓶勉老師的老師高橋努先生、沙村廣明老師的老師冬目景女士、伊藤潤二先生、浦澤直樹先生(這個貌似是)、田島昭宇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