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姓名姓氏綜述(2)(2 / 3)

古人起姓名要參照生辰八字

與陰陽五行一樣,生辰八字也是命理學家常用來與姓名聯係起來的手段之一。生辰即生日,八字是分別代表出生時年、月、日、時的八個字。因為古人計時與現在不同,他們是把10個“天幹”(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12個“地支”(即子——鼠、醜——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分別搭配,依次各取一字組成詞組(如甲子、丙寅等等),表示時間,合稱“幹支記年”或“幹支記時”。由於年、月、日、時共用4對幹支,合起來正好是“八字”。

命理學家認為,一個人的命運是在出生時就注定了的,由於出生的時間不同,所以命運也不盡相同。怎樣才能知道自己的命運好壞呢?這就要通過生辰八字來推算。經過這種推算,如果命運大吉大利則無妨,但如果先天命運不理想,就必須想辦法去改變這種命運,其中最行之有效的辦法便是取個好名字。

所以,舊時孩子一生下來,做父母的總要去請算命先生去排一排八字,看孩子的命運是好是壞,然後再根據八字中的偏缺情況來取名字。遇到這種情況,算命先生隻要一翻曆書,並稍加推算,便可知道孩子的“八字”如何。如幹支記年,10幹與12支依次組合,可用60年,稱為“60年一甲子”,然後從頭開始再輪回一個周期;幹支記月則用12支分別代表12個月,即正月為寅,二月為卯,三月為辰,四月為巳,五月為午,六月為未,七月為申,八月為酉,九月為戌,十月為亥,十一月為子,十二月為醜。由於各月份的地支已定,則其天幹也可以根據規律推算出來。這一規律是:凡天幹逢甲、己的年份,正月的天幹是丙;乙、庚年正月的天幹是戊,丙、辛年正月天幹是庚,丁、壬年正月天幹為壬,戊、癸年正月天幹是甲。因為根據這一規律可以知道正月天幹,那麼其他月份的天幹便可依次類推了。出生日幹支的推算方法較為複雜,算命先生一般是查萬年曆進行解決。在這種日曆中標明有每月初一、十一、二十一的幹支所屬,其他日子的幹支便可依順序推知。至於出生時間的推算方法,古人把一天一夜分作12個時辰,每人時辰大約相當於現在的兩個小時。如23~1時為子時,1~3時為醜時,3~5時為寅時,5~7時為卯時,7~9時為辰時,9~11時為巳時,11~13時為午時,13~15時為未時,15~17時為申時,17~19時為酉時,19~21時為戌時,21~23時為亥時,這樣便可知道出生時的地支;推算出生時的天幹則以出生當日的天幹為依據,如果當日的天幹為甲、己,則此日的子時天幹便是甲;如果當日天幹是乙、庚,則當日子時天幹便是丙,其餘的推算方法與日天幹相同。至此,一個人的生辰八字便完全出來了。

如一個人生在1963年5月14日上午10時,則他的八字是癸卯、丁巳、丁巳、乙巳;如出生在1968年農曆正月初八日,則他的八字是戊申、甲寅、丙午、丙申。這些表示年、月、日、時的4對幹支,又稱“四柱”。有了八字或四柱,算命先生又把它們與陰陽五行相配,其原則是天幹由“甲”開始,地支由“子”開始,按順序處於單數位置的屬陽,雙數則屬陰。以五行論,甲、乙、寅、卯、辰屬木,丙、丁、巳、午、未屬火,戊、己、申、酉、戌屬金,庚、辛、亥、子、醜屬水,壬、癸和辰、戌、醜、未又兼屬土。這樣,生辰八字既然與陰陽五行聯係了起來,則一個人的命運如何便可推知了。

如一位在1945年8月18日下午6時出生的人,生辰八字是乙酉、甲申、己未、癸酉,其所屬的五行分別是木、金、木、金、土、火、水、金,總計3金2木和土、水、火各1。遇到這種情況,算命先生就會認為他命相中金偏盛,在取名時就要設法抑製。其抑製的辦法大致與陰陽五行取名法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