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中國各大姓氏起源及主要人物(14)(1 / 3)

尹姓來源眾多,支派不一。相傳,遠古帝王少昊金天氏有子名殷,擔任工正之官(掌管百工技巧),被封於尹城(今山西隰縣東北)。後來,殷的子孫便以封邑名稱為姓氏,姓尹。

某些尹姓家譜記載,唐堯的時候,有位名為“壽”的人擔任了“師尹”之官,幫助唐堯處理天下大事。他不僅職位高,家族也很昌盛。他的子孫為了表明自己不同一般的身份,便以官名“尹”為姓氏。

商朝初年,為了有效地管理王公百官,正式在朝中設立了“尹”官,處理像後代宰相所做的那些事情。後來,擔任這一官職的人的子孫大多都以官名為姓氏,姓尹。商朝第一位“尹”

官是伊摯,又名伊尹,是幫助商湯建立商朝的功臣。伊尹的後代中,就有一些人以尹為姓。

除他以外,還有一些人擔任了“尹”官。如周宣王時有位兮伯吉甫,任“尹”官以後又稱尹吉甫,曾幫助周宣王擊退獫狁人的入侵,也是當時的著名人物。尹吉甫的後代,後來也姓尹。

尹姓中各支派的來源發展也不盡一致。其中的一些支派後來形成了天水、河間、嵩陽等郡望,另外一些支派則在發展中堙沒無聞。盡管如此,尹姓畢竟是有影響的中華大姓之一,特別是今天還被排在百家大姓第91位,說明其無論是人口數量、還是地域公布,都不亞於百家大姓中的其他姓氏。

尹姓也是一個名賢輩出的姓族。戰國時,尹姓名人之一的尹文是著名學者和思想家。漢代,尹鹹、尹賞、尹珍、尹翁歸是朝野內外的名臣,尹更始是史學家,尹敏是經學家。南朝,尹略、尹正是顯宦。唐代、尹思貞是工部尚書,尹琳是畫家。宋朝,尹繼綸是兵馬副都統,尹洙是文學家,尹焯是哲學家,尹嵩珂是節度使,尹長生是畫家。明代,尹是吏部尚書,群繼倫是巡撫,尹府是監察使,尹淳是巡按,尹伸是布政使,尹嘉賓是兵部郎。清代,尹耜是畫家,尹繼善是巡撫,尹會一是進士,等等。

黎姓

黎姓的姓氏來源很早,相傳是黃帝孫顓頊時人北正黎的後代。據解氏源《黎氏族譜源流序》

和《梅縣族譜源流序》載,顓頊繼少昊之後統治天下時,有位名為北正黎的人,受命擔任田官,他的後就以他名字中的“黎”為姓。至商代,黎姓中有人因功封侯,建黎國(今山西長治西南),世代相繼,直到商朝末年才被周文王滅掉。入周之後,周武王又把黎國故地分封給商湯(一說帝堯)的後代,仍稱黎國、黎侯。至春秋時期,黎國又遷都於今山西黎城縣東北的黎侯城,不久便被晉國滅掉。這個黎國的王族及百姓,也像北正黎的後代那樣,以黎為姓。

黎姓除上述兩支分別以人名和國名為姓外,另有兩支,分別出自九黎之後和鮮卑族中。其中源於鮮卑族的一支原始素黎氏,在鮮卑人改姓運動中被改為黎姓,後來便融入漢民族中。

黎姓在得姓以後的發展中,形成了京兆、九真、宋城三大郡望,並出現了宋代名臣黎錞、經學家黎立武、明代詩人黎貞、黎遂求、黎民懷、書法家黎民表、黎民衷、清代文學家黎恂、名臣黎世序、詩人黎簡、外交家黎庶昌、民國大總統黎元洪、當代語言學家黎錦熙、音樂家黎錦暉等著名人物。如今,以人口多寡計算,黎姓在百家大姓中排名第92位,分布在大陸各地及海外許多華人聚居的地區。

易姓

易姓出自春秋時期的齊國,是由封地名稱而來的姓氏。據史書記載,齊桓公時期,有位名為雍巫的人特別擅長烹飪技術,曾為桓公調製出許多美味佳肴,極得桓公賞識,還被賞賜了一塊被稱為“易”的地方(今河北易縣)作為食邑,他的子孫後來便在“易”地發展。由於他名雍巫字牙,被封於易後,又被人稱為易牙。齊桓公去世後,他被卷入一場政治鬥爭中,事敗被殺。他的子孫因為居住在封地之上,所以才能幸免於難。此後,他的子孫一方麵因為在“易”居住,另一方麵也是為了紀念他,便都以“易”為姓。

易姓的得姓充滿了傳奇色彩,在發展中,易牙因為得罪於齊國,子孫中的一些人分別遷居魏國和晉國。此後,魏國便有易懂、晉國便有易雄等人知名於世。大約在漢魏以後,易姓又在濟陽、太原等地發展成為望族,史稱易姓太原望或濟陽望。宋朝時,易姓中出了狀元易祓、畫家易元吉、教育家易充、法學家易延慶等著名人物。明代,易姓中又有戶部郎中易之貞、懷柔縣丞易思、學者易翼之等人知名於世。清朝,有江蘇布政使易佩坤、經學家易宗氵君、詩人易順鼎等名人。當代,有政治家易秀湘等較有影響的人。

今天,以人口多寡計算,易姓排在百家大姓中的第93位。

常姓

常姓的姓氏來源極早,相傳在古老的黃帝時代就已得姓。據《姓氏考略》等書考證,黃帝時,部落中有位名為常儀的人負責占卜日月星辰,擔任了像後代太史令一樣的職官;另有一位常先任大司空,負責司法和刑獄。後來,兩人的後代都姓常。

常姓中還有一支,出自西周時期的衛國公族。西周時期,周成王把叔父康叔封到衛國,稱衛康叔,負責管理原商朝國都一帶的遺民。衛康叔的裔孫又在衛國進一步分封,其中的一位宗室成員被分封於常(今山東微山東),建立了國中之國。這位宗室的後代便在常國發展,後來又以國名為姓,姓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