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中國各大姓氏起源及主要人物(16)(1 / 3)

稷稷姓的先祖是周的先祖後稷。後稷的母親是帝礐的元妃薑原,她在野外踏了巨人的足跡而懷孕,生下一個兒子,取名為“棄”(關於名“棄”的緣由見後文《中國人的名字》部分)。棄在少兒時期,就很奇特,有著大人一樣的誌向。他做遊戲時,喜歡種植麻、菽(豆子),麻、菽還長得特別好。等到他長大成人,就十分喜好耕種,常常勘察土地的形勢,宜於生長穀物的地方就開墾出來播種五穀,周圍的百姓都效法他進行農耕。帝堯了解到這情況,就提拔他做了農師,這一官職叫作稷。他到任後,教百姓播種五穀,收獲莊稼,天下人都受到了他的好處,他的事業很有成效。帝堯說:“棄,黎民百姓當初常常不能飽食,你做後稷(即農師)教百姓播種各種穀物,百姓才免於饑餓之苦。”於是就把稷封在邰地,號稱“後稷”。後稷的後代建立了周朝,後稷的子孫有的以先祖的官名為氏,於是就有了稷姓。

其他為源還有:稷姓是神農氏的後代。西漢時,叔孫通號稷嗣君,他的支孫有以祖父之號為姓的,也成為稷姓的一支。

漢代有上津令稷嗣。

甄姓

甄姓是舜的後代。甄是燒製陶器時使用的轉輪,故字從“瓦”。掌握燒陶的官叫甄官,《史記·五帝本紀》記載,舜曾“耕曆山,漁雷澤,陶河濱。”並說,舜在曆山耕田時,當地的農民在舜的仁愛、謙讓的品行的教育與影響下,改變了原來互相侵占田地的行為,而能主動讓出自己的田界;舜在雷澤捕魚為生時,雷澤的人效法舜的高尚品行,都能主動讓出自己的住所幫助別人;舜在黃河岸邊燒製陶器,在他的帶動下,當地出產的陶器沒有粗製濫造的。

由於舜品行高尚,雖然本無立錐之地,但一年之後,他住的地方就成為一個村落,兩年就發展成一個城邑,三年就成為一個大的都市,這是因為百姓都爭相歸附他。在他燒製陶器的黃河之濱,很快就成了一個城市,以甄為名,即今山東甄城。舜的子孫在甄城任甄官,後來有的以甄為姓。另一說:舜的子孫因舜曾在黃河之濱燒製陶器,故而以甄為姓,這是以職業為姓。

甄姓的另一支是上古部落首領皋陶的後人。皋陶的次子名仲甄,夏朝時受封於甄,其孫以祖父的名字為氏,也成為甄姓。

還有一支則出自鮮卑族,由代北三字姓鬱都甄氏所改。

漢代王莽新政時有大司馬甄邯,東漢有太子少傅甄宇,三國時魏文帝有甄後,北周有數學家甄鸞,唐代有醫學家甄權,宋代有道士甄木妻真、畫家甄慧,明代有南京兵部尚書甄庸。

酒姓

《姓解》上說,《漢書·匈奴傳》有這樣的記載:酒泉郡當初因為鑿井取水時,發現水有酒味,因而得名,當地人有的也因此以酒為姓。

另有一支酒姓源於官職,周官有酒正一職,其官員之後,有人以先人官職命氏的。

兒姓

兒(兒)姓是怎麼來的兒姓據《廣韻》和《姓源韻譜》雲,該姓出自吳郡,有個嬰兒生下就能說話,人們覺得十分奇異,這個孩子後來就以兒為姓氏。

另一支來自鮮卑族,代北賀兒氏後來改為兒氏。

漢代有禦史大夫兒寬(兒音倪)。

羊舌姓氏

關於羊舌氏的起源,有兩種說法:

一種說法出自晉杜預《左傳釋例》:羊舌氏本姓季(一說李),名果。有一次,一個人偷了別人的羊,把羊頭送給了季果,季果隻得接受下來,但卻沒有吃掉,而是先把羊頭埋起來,表示自己不食偷盜之物。後來果然偷羊的事情敗露,偷羊的人把季果牽連出來,季果就把羊頭挖出來證明自己的清白,可是因為時間太長,羊頭已腐爛了,隻剩下羊舌頭還在,季果就靠這隻羊舌幸得免罪。為紀念此事,季果就以羊舌為氏,其後成為羊舌氏的一支。

另一種說法是:羊舌氏出自姬姓,源於春秋時代的晉國,是晉靖侯的後代。

因為晉靖侯當初的封邑是羊舌邑,子孫就以食邑為氏,姓羊舌了。羊舌氏在春秋時的晉國世代為大夫,世稱羊舌大夫。

春秋時晉國有羊舌肸、羊舌虎、羊舌職、羊舌鮒,都是大夫。羊舌職有個兒子叫羊舌赤。

百裏姓氏

百裏這一姓氏出自姬姓虞國。春秋時虞國有個大夫名奚,即後來的百裏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