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進海詩集《春泥集》
段懷穎
在冬日的陽光裏,我一天讀完了進海的全部詩作。進海和我是大學同學,他文學功底紮實,尤愛好古代文藝理論與詩歌創作。劉勰的《文心雕龍》、袁枚的《隨園詩話》、歐陽修的《六一詩話》等一些古代文藝理論書籍他愛不釋手,曾寫出很有水平的評論文章。
進海對詩情有獨鍾。在這個集子中,很多篇章他以率真獨特的視角和筆法,揭示生活中所蘊含的溫馨。濃烈的詩情與睿智的哲理有機結合,讓生命意識與使命意識在和諧中歸結到一個特殊亮點,給人一種審美感,讓人去反思、去體悟。
創作需要感性,需要把持詩歌的本質內涵。優秀詩篇往往能恰到好處地找準意象的載體,充分調動比擬聯想等諸多藝術手法,寓奇巧豐厚於平直淡然之中。《西柏坡》《陝西耀縣香山》《陝西玉華宮》《直隸總督府》,這些詩凸顯了作者渾厚的創作功底,給人以愉悅與享受。近些年來,詩壇上一些人長詩成癮,堆砌辭藻,忽視了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而進海隨著長期對傳統文化的汲取,坦誠地直抒自己的心靈世界,熱情地歌唱了自己的人生理想,給予生活白描式的展現和發自心底的讚頌。“三月陽春花爛漫,夏來濃蔭蔽日休”“金秋紅葉如火荼,朔冬素裹玉樹瓊”“鳥鳴春意聲聲急,樹影婆娑花間蕾”,這些謳歌生命中單純、簡樸的美和愛,將作者心中的詩意表現得淋漓盡致。
這些年進海走過不少地方,不論走到哪裏,都虛心學習,潛心於當地民俗文化、曆史遺跡的探討,獲得某種精神上的收獲和體驗。他的創作日積豐厚,風格迥異。在他的詩集中我們看到,廣西的山水文物、四川的曆史煙雲、雲南的傳說掌故,雄奇的山川,殊異的風情,一一出現於他的詩中。“吳將用情失關山,終為清廷刀下冤”“後人百年祭父子,至仁至德古今傳”“橫斷山脈一支秀,雲蒸霧繞意蒼蒼”,一篇篇如縷縷清風,通過冷靜的敘述,把日常生活中真實的一幕幕呈現在讀者麵前。他不善於詠花歎月、顧影自憐,字裏行間傾注了對社會人生的關懷和充滿良知的呼喚,抒情與描述筆墨交叉與滲透,以現代人敏銳的目光給予曆史事件、曆史人物以全新的認識和詮釋。“享安一方圖大計,可憐桃園三兄弟”“三顧六出君臣意,盡忠竭慮堪絕倫”“草堂四載避戰亂,遺跡蜀中古今傳”,在這些描述中,在不斷的叩問與沉思中給人以深刻的啟迪。
記得當年在學校讀書時,進海就十分推崇杜甫、李白、陸遊、辛棄疾、杜牧、李清照等古人的詩詞。在多年的詩歌創作中,他善於兼容並蓄,師法古人,自然妥帖。如《題峨眉山金頂》《安陽殷墟》《謁薑裏城》《黃河古渡》《登固原東嶽山》等,這些詩氣脈貫通,想象豐盈,詩人把思想情感和意識融化在詩境中。認真讀他的詩,會使人沉潛於哀婉傷感的意緒中,從而看得出中國古典詩歌對他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