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如果不符合道義,要用嚴肅的態度讓它醒悟,使之消除掉自己的錯誤思想。

朝有過,夕改,則與之;夕有過,朝改,則與之。

——《曾子·修身》

早晨有過錯,晚上就改正,應該給予肯定;晚上有過失,早晨就改正,應當給予表揚。

覺得自家過失,便是知長處;改得前日過失,便是仁長處。

——《觀微子》

發現自己有錯,就是增長知識的表現;改正前日的過失,就是優點增加的表現。

覺後必改,改後必不複,便是勇長處。

——《觀微子》

發現錯誤必改,改正後不再重犯,就是增長了勇氣。

改過不吝。

——《尚書·仲虺之誥》

改正錯誤一點也不吝惜。

無恥過作非。

——《尚書·說命中》

不要以羞恥過失而去掩蓋錯誤。

舊染汙俗,鹹與惟新。

——《尚書·胤征》

對於沾染惡習汙俗的人,要給予改過自新的機會。

人有小罪非眚,乃維終,自作不典,式爾。

——《尚書·康誥》

人有小錯並不可怕,怕的是終生不改,自以為是偶爾所犯。

尤而效之,罪又甚焉。

——《左傳·僖公二十四年》

效仿別人的錯誤,罪過加重。

長惡不悛,從自及也。

——《左傳·隱公六年》

滋長罪惡又不悔改,就要禍及殃身了。

樹德莫如滋,去疾莫如盡。

——《左傳·哀公元年》

修養品德最好是不斷使之增長,去掉毛病最好是幹淨徹底。

其所善者,吾則行之;其所惡者,吾則改之。

——《左傳·襄公三十一年》

眾人認為是好的,我就去做;眾人認為是壞的,我就改正。

善則賞之,過則匡之,患則救之,失則革之。

——《左傳·襄公十四年》

美好就宣揚,錯了就糾正,患難就救助,過失就更改。

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傳·宣公二年》

人誰沒有過錯?有過錯能夠改正,沒有比這更好的事情了。

過而能改,民之上也。

——《國語·魯語》

有過失而能改正,是人上人。

見亂而不惕,所殘必多,其飾彌章。

——《國語·周語》

看見亂子而不知警惕,損失會更多,越想掩飾錯誤越發明顯。

省行者不引其過。

——《晏子春秋·內篇雜上》

對自己的行為能夠反回來思考的人,不會繼續存在和發展自己的錯誤。

賢者有小惡以致大惡。

——戰國·呂不韋等《呂氏春秋·疑似》

賢明的人有了小錯就會導致大錯。

過者之患,不知而自以為知之。

——戰國·呂不韋等《呂氏春秋·別類》

犯錯誤的人的可怕之處,就在於不懂而自以為懂。

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

——《戰國策·楚策四》

見到野兔才去喚狗追捕,也不算太晚;羊丟掉了才去修補羊圈,也不算太遲。喻指有錯要及時補救。

創巨者其日久,痛甚者其愈遲。

——《禮記·三年問》

創傷愈久愈難愈合。喻指改過要及時。

正己而不求於人,則無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禮記·中庸》

克服自身缺點不必求於別人,這樣就沒有什麼怨言了。

匿病者,不得良醫。

——漢·董仲舒《春秋繁露·執贄》

隱瞞病情的人,不會有好醫生為他治療。喻指掩飾自己過失的人,不會有長進。

矯者不過其正,弗能直。

——漢·董仲舒《春秋繁露·玉杯》

矯正彎曲沒有超過正直限度,不會正直。

攻玉以石,冶金以鹽,濯錦以魚,浣布以灰,物因有以醜而治好者。

——漢·王符《潛夫論·實質》

用石頭來磨玉,用鹽來冶煉金屬,用魚來洗錦,用灰來洗布,因為有了醜物,事物才得到治理和改善。喻指借助外部條件改正缺點。

矯枉過直。

——漢·仲長統《昌言》

矯正彎曲要超過正直限度。

身不善而怨他人,不亦遠乎?患至而後呼天,不亦晚乎。

——漢·韓嬰《韓詩外傳》

自身不好而埋怨他人,不是太遠了嗎?禍患來了才呼叫蒼天,不是太晚了嗎?

毫厘不伐,將用斧柯。

——漢·司馬遷《史記·蘇秦列傳》

樹杈在毫厘大的時候不去砍掉,今後就要用斧頭才能去除。喻指改正錯誤要及時。

銖銖而稱之,至石必差;寸寸而度之,至丈必過。

——漢·班固《漢書·枚乘傳》

一銖一銖稱量,達到一石時必有誤差;一寸一寸度量,達到一丈時必有差錯。

民之不善,吏之罪也;吏之不善,君之過也。

——漢·賈誼《新書·大政上》

百姓的過錯,責任是在官吏身上;官吏的過失,責任是在國君身上。

過而改之,是猶不過也。

——漢·劉向《說苑·君道》

有過錯加以改正,就同沒犯錯一樣。

水雖平,必有波;衡雖正,必有差。

——漢·劉安《淮南子·說林訓》

水麵雖平必定有波紋,秤雖正必定有誤差。喻指再完美的人和事物,也會有不足之處。

聖人之於善也,無小而不舉;其於過也,無微而不改。

——漢·劉安《淮南子·主術訓》

聖人對於好的品行,再細小也要提倡;對於錯誤和過失,再細微也要改正。

失晨之雞,思補更鳴。

——三國·魏·曹操《選舉令》

錯過了報曉的雞,還想著再啼鳴加以補償。喻指有了錯誤應改正。

遷善懼其不及,改惡恐其有餘。

——三國·魏·徐幹《中論》

學習好品行惟恐比不上,改正錯誤惟恐不徹底。

過而不改,謂之喪心。

——三國·魏·徐幹《中論·貴驗》

有過錯而不知改,這叫做喪失了良心。

惡,猶疾也,攻之則益悛,不攻則日甚。

——三國·魏·徐幹《中論·虛道》

壞品質,像疾病一樣,不斷地克服就會悔改,不去克服就一天天加深。

樂攻其惡者,難;以惡告人者,難。

——三國·魏·徐幹《中論·虛道》

樂意指出自己的錯誤,很難;將自己的錯誤告訴他人更難。

思過而不改謂之失體。

——三國·魏·徐幹《中論》

思考過錯而不改正叫做丟失本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