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老師向學生說:“同學們好!”學生回答:“老師好!”
同時行抱拳禮。老師看學生行禮端正有尊師的誠意感,再抱拳行答禮,落手立正。然後學生再落手立正,禮畢。師生上課。
(3)在上課過程中,學生行“抱拳禮”“注目禮”或“持械禮”向老師求教。老師示“點首禮”再開始教學。
(4)下課,老師向學生說:“同學們再見!”學生答:“老師再見!”並同時行“抱拳禮”。老師看學生行禮端正,有謝師之意,再抱拳答禮,手落立正。然後學生再落手立正,禮畢。師生下課。
(5)武術訓練課或課堂技術測驗時,學生進場前或練習結束後,向老師行“抱拳禮”或行“持械禮”。老師以“點首禮”
答諾。
(6)在武術館內上教學訓練課,上課前、下課後,師生進出館時,要向國旗、國徽及場館行“注目禮”。
(7)持刀上課時,應立正,左手捧刀垂於體側,注目敬聽。
(8)持劍上課時,應立正,左手反握劍,注目敬聽。
(9)持棍、槍(長械)上課時,應立正,左手握棍、槍豎立於體側,注目敬聽。
(10)老師示範講解時,學生手不可插腰;持械時,尖刃不可對向老師。
(11)任何場合,不可持械戲鬥耍鬧。
2.專業理論課上的禮儀
(1)學生端莊坐定,老師在講台注視全體學生。班長發口令:“起立!”學生均站起,肅靜後,班長再發口令:“敬禮!”
全體學生行“抱拳禮”。老師看學生行禮端正,有尊師誠意感,再抱拳答禮,而後落手。學生再落手。班長說:“坐下!”學生就座。
(2)上課過程中,答疑問題時,學生可舉手注目示意,老師“點首”表示予以答疑,解答後,學生可說:“謝老師!”
(3)下課時,老師說:“下課!”班長發口令:“起立!”學生均站起,肅靜後,班長再發口令:“敬禮!”全體學生行“抱拳禮”。老師看學生行禮端正有謝師之意,再抱拳答禮,而後落手。學生再落手,禮畢。下課。
3.表演比賽(套路和散打)中的禮儀
(1)在表演武術時(表演前或結束後),可根據情況向主席台貴賓、前輩或觀眾行“抱拳禮”或“持械禮”。
(2)比賽、演練套路結束後,下場待裁判長起立宣布成績時,麵向裁判長行“抱拳禮”示答謝之意。
(3)比賽時,廣播員介紹裁判時,被介紹者左腳向前上一步,後腳跟上並步站立,行“注目禮”,然後右腳先撤,並步直立。廣播員介紹總裁判長、仲裁時,被介紹者可以原地站立行“抱拳禮”。
武術的四大基本功肩臂功
肩臂功主要是增進肩關節一帶的柔性,加大肩關節的活動範圍,提高上肢運動的靈敏、鬆長,轉環等能力。
(一)壓肩
1.壓肩
麵對肋木或一定高度的物體開步站立,兩手抓握肋木,上體前俯並做下振壓肩動作;也可以兩人麵對麵站立,互相扶按肩部,做體前屈振動壓肩動作;也可以由助手協助做搬壓肩部的練習。
[要點]:挺胸、塌腰,兩臂、兩腿要伸直,振幅逐步加大,壓點集中於肩部,增加外力時應由小到大。
2.握棍轉肩
兩腳開立,兩手相距一定距離,正握木棍於體前。以肩關節為軸,兩臂由體前經頭頂繞至背後,然後再由背後經頭頂繞至體前。
[要點]:轉肩時,兩臂始終伸直,兩手握棍的距離可根據自身情況進行調節,由寬到窄。
[要點]:轉肩時,兩臂始終伸直,兩手握棍的距離可根據自身情況進行調節,由寬到窄。
(二)臂繞環
1.單臂繞環
成左弓步姿勢,左手按於左大腿上(也可兩腳開立,左手叉腰),右臂上舉,由上向後、向下、向前繞環一周為後繞環。右臂由上向前、向下、向後繞環一周為前繞環。練習時左右臂交替進行。
[要點]:臂伸直、肩放鬆、貼身劃立圓,遙漸加速。
2.雙臂前後繞環
兩腳開立,與肩同寬,兩臂垂於體側。左右兩臂依次由下向前、向上、向後做繞環。數次後,再做反方向繞環。
[要點]:鬆肩、探臂。兩臂於體側成立圓繞環。
3.雙臂交叉繞環
兩腳開立,兩臂伸直上舉,左臂向前、向下、向後;右臂向後、向下、向前,同時於身體兩側劃立圓繞環。數次後,再做反方向繞環。
[要點]:上體放鬆,協調配合兩臂繞環,兩臂於體側成立圓繞環。
4.仆步掄拍
兩腳開立,上體左轉成左弓步。同時右掌向左前下方伸出,左掌心向裏,插於右肘關節處;上動不停,上體右轉成右弓步,同時右臂由左向上、向右掄至右上方,左掌下落至左下方;上動不停,上體右後轉,同時右臂向下、向後掄臂劃下至後下方,左臂向上、向前掄至前上方;上動不停,上體左轉成右仆步,同時右臂向上、向右、向下掄臂至右腿內側拍地,左臂向下、向左掄臂停於左上方。目隨右手。練習時左右交替進行。
[要點]:兩臂伸直,向上掄臂貼近耳,向下掄臂貼近腿,以腰帶臂。